EN
2021年秋季学期人文学院博士生最终学术报告

《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

姓名:刁秀妮 学号:2013370023专业:文艺学 导师:罗钢

《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勾勒了徐复观的文学思想体系,并为文学思想体系作理论溯源。徐复观提出的“忧患意识”、“文体论”和“追体验”,分别以作者、作品、读者的角度,提供以“人格”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和鉴赏方法。“忧患意识”为文学的“人格修养”,可以用来判断作者的“人格”,伟大作家的作品充满对自己人格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文体论”强调优秀的“文体”,在于可以呈现作者的性情和“人格”;“追体验”是指读者可以从“文体”以回溯的方式“体验”作者的性情和“人格”,并提升自己的“人格”。

在生平方面,徐复观主要有三个重要时期,包括早年的农村生活、在武昌和日本的求学阶段和弃武从文等,这些经历反映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宋明理学态度的转变,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思想。在理论溯源方面,本文发现“忧患意识”的提出与《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相关,在《宣言》可以看到徐复观和唐君毅对儒道思想起源和儒学“内在超越”的看法存在分歧,徐复观有意提出“忧患意识”来阐释“形而中学”的立场。另外,徐复观提出的“湘军精神”为“忧患意识”的前身,“湘军精神”以《易·系辞》、《尚书·大禹谟》、宋代二程和朱熹的“人心道心”等为根据,而且湘军为清代曾国藩所创立,可见“湘军精神”和“忧患意识”均与宋学有密切的关系。在“文体论”方面,通过比较徐复观与郭绍虞、罗根泽、傅庚生、王元化等学者对“文体”的看法,指出徐复观认为“文体”最早见于曹丕《典论·论文》,而“文体”并不等于“文类”,“文体”需要表现作者的性情。另外,本文发现徐复观接受了黑格尔对布封“风格即人”的理解,并修改了黑格尔“独创性”的说法,把“作风”改为“体要”和“体貌”,建立了“三次元”的文体论。在阐释学方面,徐复观早于钱钟书引入“阐释的循环”,徐复观强调思想流派对理解作品的重要性。另外,徐复观翻译了三木清《人间主义》,而本文发现三木清把狄尔泰的“再体验”翻译为“追体验”。三木清比较人文主义与狄尔泰的思想,认为狄尔泰强调人的有限性,没有建立普遍的人性概念。徐复观也指出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是“生理之心”,不能解决价值与内在超越等问题,故此,徐复观提出了“追体验”,并补充了人性的普遍价值,可见徐复观接受了狄尔泰的体验和内在论,他提出的“追体验”应源于狄尔泰的“再体验”。

预答辩过程中,刁秀妮流畅地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表示满意。预答辩委员建议,论文在徐复观文学思想中的“忧患意识”、“文体论”和“追体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徐复观的生平与其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狄尔泰对徐复观文学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可进一步阐发论证,补充逻辑链条,以突出徐复观文学思想的特质及历史地位,并在论文的结语部分进行切要的总结与判断。同时,论文的语言表达需更加精炼。

预答辩委员会表决,一致同意通过预答辩,建议进行论文送审。


《蒙学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姓名:赵武倩 学号:2014311645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导师:张海明

《蒙学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立足于从蒙学视域进行诗学研究,选择蒙学中与诗学关系比较紧密的家训、类书、韵对、选本四个类别,并以其代表性著作《颜氏家训》《初学记》《声律启蒙》《诗境浅说》为中心进行专题研究。

赵武倩将论文主题限定在蒙学和诗学的交叉领域,通过自己的研究,指出蒙学作品不但具有文献价值,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材料来源;而且具有普及价值,促进了诗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更重要的是,具有研究价值,能如实反映当时的诗学流派的诗学主张,记录当时的诗学思想,对中国的诗学研究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补充。研究过程中,赵武倩阅读了大量原始文献,能够将蒙学研究与诗学研究结合起来;同时,也能够关注到国内外研究动向,掌握重要的相关资料,并进一步提出若干富于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预答辩过程中,赵武倩流畅地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表示满意。预答辩委员建议,论文对蒙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比较研究与阐发整合,对文献的具体分析可结合文学史的关键命题与历史背景,在结语中可进一步提炼论文的观点与创新之处。同时,论文的摘要写作应更切要精练。

预答辩委员会表决,一致同意通过预答辩,建议进行论文送审。



《图像的力量:乔治·爱略特小说文学图像学研究》

姓名:杨迪学号:2015311671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导师:陈永国

该论文从文学图像学的角度切入,研究乔治·爱略特在不同创作时期小说中所使用的图像及其同作者对于现实主义小说本质洞见之间的关系。同时,论文也聚焦于爱略特如何在小说中通过图像再现社会问题并参与讨论。

改进意见:论文提出并使用研究方法不是十分清晰,需要再进一步厘清本文尝试提出的文学图像学的研究方法,需要梳理出一个清晰明确可行的理论框架为本论文文本分析所用。论文中对于小说家应用图像参与政治问题讨论较少,讨论深度不够,需要酌情增加。同时,需要增加对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历史的梳理,将爱略特放置于这一传统中讨论其贡献。论文标题有些重复,需要斟酌修改,章节标题应在小说名后增加解释性文字说明。文章措辞表达需要进一步润色,参考文献和脚注也需进一步规范。

最终审查意见: 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者准备答辩阶段。



《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汇流——以《林泉高致》为中心》

姓名:杨晨学号:2017311980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导师:张海明

《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汇流——以<林泉高致>为中心》在梳理山水诗、山水画各自发展与合流交汇历史的基础上,以《林泉高致》为中心,围绕山水诗、山水画在宋代汇流的状况,分别从诗题与画题、诗法与画法、诗境与画境、诗品与画品等层面加以探讨。

作者通过诗画互证的形式,以诗画的会通为契合点,深入探讨山水诗与山水画关系生发的内在机制,阐述诗画作品背后诗人画家的创作实践发展、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努力实现研究视角的系统化和深入化。研究过程中,作者阅读了大量原始文献,也通过对近年来考古成果的筛检,发掘未被充分利用的可信传世山水画作,对原有材料进行补充;同时,能够关注到国内外研究动向,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若干富于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预答辩过程中,杨晨流畅地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表示满意。预答辩委员建议,论文在进一步修改中要注意处理好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的关系,行文要凸显出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对山水诗与山水画的研究可进一步与中国古代思想的特质相结合,亦可借鉴西方学者的理论研究。同时论文需要进一步补充论证进而提炼自己的观点。

预答辩委员会表决,一致同意通过预答辩,建议进行论文送审。



《埃兹拉·庞德现代主义诗学研究》

姓名:谢丹 学号:2017311998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导师:陈永国

谢丹同学的博士论文最终成果以埃兹拉·庞德现代主义诗学思想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背景、观点、影响以及庞德诗学与中国诗学的关系。评审小组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选题,写作难度大。谢丹同学对这一选题进行了勇敢的尝试与努力,其最终学术报告已达到最终成果的考核要求。建议谢丹同学能进一步加强理论推导,考虑删去部分诗歌例子,把半岛线上官网的空间留给理论论证,考虑删去讨论庞德诗学与中国诗学关系的章节,增强庞德诗学与现代主义诗学关系的讨论。

最终审查意见: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准备答辩阶段。



《生物文化视角下的乔治·爱略特小说研究》

姓名:张怿陶学号:2017311999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导师:余石屹

内容简介:该论文从生物文化视角研究爱略特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心理表征,揭示爱略特小说所蕴藏的人性道理。

改进意见:适当增加与传统研究视角的对话;在文本分析过程中增加文化角度的阐释;注意行文措辞,避免生硬、重复;统一各章节标题;附录部分可适当删减放入正文;精炼分析章节的小结;注意脚注的格式。

最终审查意见: 可以进入论文写作或者准备答辩阶段。



托勒密《地理学》研究

姓名:鲁博林学号:2018312078专业:哲学 导师:张卜天

报告简介:

报告主张从语境主义的角度出发,借助概念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方法,重新回到该作品的知识前史、创生语境、理论框架和传播影响的讨论中。通过追溯《地理学》的源流,提出其不应被视为现代意义上的制图学或数学书写,而应当放在古代地理学传统中加以理解。本研究揭示了该书在古代地学的光谱之内对“世界制图”的侧重,继之从计量体系的数学基础、地理测量和数据来源、数据的处理与编目等三方面还原其理论建构,由此延伸到对托勒密的三种平面制图法的讨论,并借助与古代视学、几何学与天图绘制技术的比较,指出了其几何设计中的“相似性”和“合比例性”原则。在定量分析之外,本研究还对《地理学》世界图像加以定性探讨,更为直观把握该书对古代地理图景、视野和想象的制图呈现,并辅以历史地理层面的史料旁证。最后,借助该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西方的复兴、传播和接受史探讨,其作为思想变革的重要节点与新兴思潮间的复杂关联得以展现,由此对一度流行的“进步”或“革命”叙事形成反驳。

本报告无政治立场问题,符合学术规范,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研究水平较高,有较好的创新性

老师们有以下改进意见:

1、关于视学理论的解释,对“相似性”的解释,视学和投影问题的具体阐述仍需加强

2、加强制图法技术细节的论证,突出第三制图法和《平球论》共同点的论证

3、全文标点的统一,数学表达式符号的统一

4、国际同行对托勒密成就的研究可以再补充一些

5、注释、引用的格式需要统一体例

6、绪论中应明确指出现有研究,强化问题意识,突出文章的创新点,提炼强调自己的创新性工作

7、结语应适当呼应绪论中提出的问题



《满汉《清文指要》句式比较研究》

姓名:李沫 学号:2018312098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导师:张美兰

论文采用满汉对勘及异文比较的方法,从语言接触视角出发,对《清文指要》(百章)满汉处置式、使役句、被动句、“V1着V2”结构、条件(假设)复句、因果复句进行穷尽性考察,并对比了汉译版和改编版的异同。论文深入考察了满汉不同语言类型的句式表达特点、汉译版和改编版的官话特色、清代汉语受满语影响产生的特殊语法现象、满汉语言接触导致语言变异的动因和机制。研究揭示了满汉语言接触与变异规律,有助于深化相关语言本体及对比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满汉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便利。

预答辩委员会认为改论文选题难度大,具有学术价值、角度多样,工作扎实,完成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建议从以下方面继续完善:1、对一些具体表述进行完善。2、在章节结构上做适当调整。

经过预答辩委员会表决,一致同意李沫通过预答辩,建议进行论文送审。



汉语时量短语句法语义研究

姓名:綦晋 学号:2018312102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导师:邓盾

报告对汉语时量短语的句法地位和语义指称做了共时和历时两方面的考察。

现代汉语动词后时量短语可以(借助隐性成分FOR)计量事态的持续时间, 它们可能具有以下几种句法地位:小句谓语、vP内部的附加语、或者宾语整体的一部分。动词前时量短语可以与有界短语共现,此时它可能有两种句法位置:构成空主语小句的谓语或者动词所在小句的话题。而当时量短语与无界短语共现时,时量短语是IP层的附加语,这种句子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些分布限制。

时量短语历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重大的变化。首先,在上古汉语时期,时量短语可以比较自由地出现在动词前,与无界短语共现。在上古汉语晚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与“数词-名词”结构整体分布的变化有关。其次,时量短语在上古汉语时期可以右向附加在否定词和一些副词之上,但在中古汉语时期之后,没有发现时量短语具有这种分布的例子。最后,在近代汉语时期,最晚在《朱子语类》的时代,时量短语可以与名词短语在句法上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做动词的宾语。

报告从语义、语音等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不同类型宾语与时量短语共现时的限制是如何形成的,修正了动词前时量短语不能与无界短语共现的观点,找到了动词前时量短语与无界短语共现的限制条件,并做出了解释。报告对古汉语各个时期时量短语的句法地位和语义表现做出了精确的界定,找到了时量短语在历史上的三个重要的句法语义变化。总体来说,报告的证据充足,论证充分,思路清晰,结论具有较强的可信性,表现出了很好的学术水平。报告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文章第1章和第6章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要着重突出论文的贡献与创新之处,对论文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进行明确界定。

预答辩委员会表决,一致同意通过预答辩,建议进行论文送审。



《晚清民国清史《儒林传》研究》

姓名:阎昱昊 学号:2018312141专业:中国史 导师:戚学民

阎昱昊同学的论文建立在一批新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并于清代日记、文集中发掘出了大量史料以作互证,对《儒林传》在晚清民国时期官方的纂修作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基本达到博士论文水平。可在文章重心、结构、例证选取、分析等方面再作一轮修改,可进入论文送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