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第2周(周四)《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预告

2024年《社科大讲堂》第一讲


演讲题目:联盟政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外交

演讲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黄宇兴 副教授

主持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佘纲正 副教授

日 期:2024年3月7日(周四)14:00

地 点:六教6C102教室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演讲人简介:

黄宇兴,1987年3月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特里尔大学、中欧大学、卡特中心、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等访问学者,出版专著China’s Asymmetric Statecraft: Alignments, Competitors, and Regional Diplomacy,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23;在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科学》、《冷战国际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多项;曾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仲英青年学者等奖励。


内容简介:

“联盟”指主权国家对彼此安全做出互助性承诺的关系。联盟是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既有理论对研究者理解联盟政治和伙伴关系的特点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既有理论没有明确解释大国间结盟(结伴)引发军事协作的条件,也未涉及小国集团形成共同政策的条件。既有理论以“安全利益”和“国内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作为解释结盟国家履行安全承诺的条件,但并未解释上述要素发生交互作用带来的影响。既有理论以欧洲国家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实践作为主要经验基础。然而,即使对欧洲国家联盟和伙伴关系的实践,既有理论也不能充分解释经验事实。

本研究采用定性比较研究方法,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国家外交实践作为发展理论的经验基础,涉及5个大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苏联)和9个中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之间的联盟与伙伴关系。上述国家对外部威胁的认知不同,彼此之间的政治体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述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联盟政策,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联盟和伙伴关系。依据这些国家的外交实践和国内不易获得的多国档案资料,本研究发展了关于联盟与伙伴关系的5个新理论,并阐述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


特别提示:

1、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从系列之(七)第二讲起,《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按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要求举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大讲堂”纳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体系。希望获得该课程学分的本科生请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欢迎其他师生光临旁听。

2、六教6C102教室入场时间为当日13:30。

3、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该场讲座入场人数控制在200人,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