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曹茜蕾教授,2005年起至今任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类型学的讲座教授。在此之前她在墨尔本La Trobe大学执教18年。2006至2008年间她曾担任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和副所长之职。自2008年以来,她一直担任研究所《中国语言多样性Diversity of the languages of China》研究小组的主任。她是多种国际语言学期刊的编委。2010年,她当选为享有盛名的欧洲科学院院士 (Fellow of the Academy of Europe)。
1990年以来,曹茜蕾教授同其他研究者一起致力于开拓汉语类型学和汉语方言语法对比描写,旨在探索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已经合作或独立出版著作有: The grammar of inalienability :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body part terms and the part-whole relation (Mouton de Gruyter,1996) ; Sinitic grammar :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一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A grammar and lexicon of Hakka: Historical materials from the Basel Mission Library.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2005);Diversity in Sinitic Languages(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目前正在撰写由牛津大学出版的专著《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形态句法和语法》。
报告1.东南亚区域背景下的汉语族语言等比句
本文以60多个语言为样本,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族语言(Sinitic即汉语方言)的等比结构。汉语族语言的等比句可归纳为三种:1)‘伴随’ 类 (Comitative Equatives), ‘达到’类 (Reach Equatives) 以及 ‘相似’类 (Resemble Equatives)。 通过与东南亚相邻语言的对比,我们发现在东南亚区域内,‘相似’类等比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句法策略,如高棉语,越南语,老挝语和泰语。此外,该区域中还存在一种混合型等比句,在汉语族语言中并不存在。
报告时间:2019年11月21日15:00-17 :00
报告地点:清华大学文科图书馆未央厅
主持人:张赪
报告2.中国、东南亚大陆语言中的区别性格标记
区别性施事和受事标记现象在东南亚和中国区域的语言广泛存在,并且形式丰富多样。此次演讲的将提供一个关于区别性格标记的区域类型考察。本研究发现,东南亚的壮台,苗瑶和南亚语系普遍存在以持拿义动词为来源的区别性宾语标记(DOM)。这一现象也见于中国的两个不连续语言区域,即华北和华南的广东和广西。而中国中部和东南部的语言中,区别性宾语标记的来源则十分丰富,包括“给与”、“帮助”义动词,以及伴随格和其他旁格标记。藏缅语言在区别性格标记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原因在于藏缅语不仅广泛使用区别性宾语标记,还使用区别性施事(或作格 )。
报告时间:2019年11月22日16:30-18 :30
报告地点:清华大学四教4102
主持人:张赪
报告3.类型学视野下汉语族以及其他东南亚语言的谓语性领有
(合作报告人:Denis Creissels, 法国里昂大学和法国国立科学中心)
本研究以70种以上的语言为样本,包括汉语方言、苗瑶、壮台和南亚语言,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证明,和大多数欧洲语言一样,东南亚大部分语言应该被重新归类为动词“有”领有类型,而不是以往研究所指出的话题领有型。
报告时间:2019年11月23日15:00-17 :00
报告地点:清华大学四教4102
主持人:张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