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0.20 清华大学新雅讲座第六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专场)

大学的本质功能与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

时 间:2016年10月20日(周四)13:30-15:05

地 点:理学院郑裕彤讲堂

演讲人: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寿文

点评人: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新雅书院院长 郑 力

主持人:清华大学新雅书院15级学生 李怡豪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16级学生 陈美竹

主 办: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协 办: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承 办:清华大学新雅学社

演讲人简介:

余寿文:清华大学教授(已退休)。现任国际断裂学会(ICF)主席(2013-2017),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研究院(IIDEA)顾问。 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全国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1992-2016),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副理事长(2006-2015),国际工程教育联盟副主席(2008-2012)。2012年获国际工程教育联盟主席“全球工程教育杰出贡献”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演讲内容简介:

大学的本质功能是什么?中国的科技人才培养的道路和实现的途径是什么?这一重要且老生常谈的问题,乍看起来,答案似乎是清楚的。细想起来,却又众说纷纭。人们已经提出了下列有待讨论和回答的问题,诸如:

当今“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热议中,对大学排名怎么看?有什么样的标准?

什么是大学?“大学者,乃大师之谓也”的本意是什么?

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中,价值观的塑造与伦理道德的培养有哪些途径?

专业教育中,有蕴含通识教育的部分内容吗?若有,又该如何实现?

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代,人才培养的道路设计与大学发展战略有什么变化?

钱学森对“帅才”培养之问,有答案吗?……

上述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深究。归根结蒂,是对大学的本质功能的认识和对中国科技人才(及各类人才)培养道路的探寻的问题。本讲座从这一基本问题的讨论出发,试图回答上述六个“不新”的问题,期望在讲座与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来引出这六个问题的答案中有哪些“出新”的观点,并探讨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途径。

特别提示:(1)请本科同学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2)入场时间为当日13:10;(3)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入场人数控制在110人,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