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5.29 外文系学术讲座

题目:中西符号理论之沟通

演讲人:丁尔苏 教授,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

时间: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下午3:30 – 5:30

地点:清华大学文南楼204会议室

主办: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演讲者及讲座简介:丁尔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曾执教于苏州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任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教授。学术成果包括《超越本体》、《语言的符号性》、《现代悲剧》(译著)、以及由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Parallels, Interactions, and Illuminations: Travers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ies of the Sign(《对应、互动与启迪:中西符号理论之沟通》),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文学理论、符号学。曾担任加拿大《符号学书评》(Semiotic Review of Books)杂志编委和副主编(1997-2000),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2000-2004),在欧美多家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英文论文数十篇。 符号理论在中国与西方都源远流长。在二十世纪之前,双方的互动不多,但我们仍然能够在两大独立传统之间找出关键的对应或差异及其对当下学术的影响。例如,在当今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唯物主义哲学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还有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乃至柏拉图提出的符号三角。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学术整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符号理论之间的直接互动成为可能,如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理论就可以借来研究中国文字,中国学者钱锺书的修辞学理论也可以运用于眼下正走红于西方的认知科学。这种跨文化的学术互动必将带来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