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人文·观堂讲坛回顾 | 第二期第八讲:李飞跃,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实证与思辨

2024年1月4日晚,人文学院“观堂人文讲坛”第二期第八讲:李飞跃,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实证与思辨,在清华大学视频号、微博、快手、哔哩哔哩、抖音、头条、百家号等官方直播平台同时上线,近20万人次在线观看。


讲座回顾

数字人文不仅是一种文献新形态,也是一种研究新范式。在讲座中,李飞跃用多个教学和研究案例生动形象地指出在“万物皆可数据化”的新媒介、新尺度下,数字人文是近代科学计算转向的持续深化。数字人文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人文研究与教学过程,从而给传统的人文知识的生产、获取、表示、阐释与比较带来了根本性变革。

李飞跃指出,数字技术让世界重置,也在重新定义我们自己,让人文研究的思考过程变得可见与可操作。人文研究不能一直以其特殊性来规避普遍性,需要考虑事实整体,走出轶闻式考证和举例式论证。量化实证减少了新发现的偶然性与随机性,是逐渐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也是缓解二元紧张对立和不断去魅的过程。

人文研究正不断地通过尺度改变和问题迭代,而非既有知识的标准答案来推进。计算方法让人文研究中的概念和命题重构,量化实证让半岛线上官网变量和新知识涌现,造成解释的差异乃至结论的悬置。

李飞跃认为,数字人文的基本理念应是以人为本、开放共享、求同存异,通过标记和连接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系统。数字人文之于经典人文,犹如量子力学之于经典力学。数据驱动不会终结理论,数字人文呼唤新的哲学观和宏观理论。数字人文的未来,寄希望于Z世代的未来学者。


观堂讲坛简介

2022年,为迎接人文学院成立十周年,学院携手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观堂人文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内容涉及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借助清华大学直播平台,共播出8讲,累计约545万人次在线观看。关注广泛,反响热烈。

“观堂”是王国维先生的号,也是清华人文学术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符号,其独有的学术精神,一直激励着清华人文的发展。本讲坛以此冠名,邀请我院各学科的优秀学者,从学科方法论的角度,展示各自的研究范式。景仰前贤、激励后学,商量旧学、培养新知,以期共同推进人文学术的发展。

第二期“观堂人文讲坛”由来自人文学院各系的青年教师担纲,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有着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思想,身处学术探索的最前沿,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勇于探索,富于激情,是更“年轻”、更“现代”、更“潮流”的一代,也代表着人文学院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