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讯员 刘涵)5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2023年“社科大讲堂系列”第四讲在六教举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张丹做客社科大讲堂,以“脑机接口”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阐述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脑机接口技术在信息交流与控制、状态识别与监测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主讲人张丹
张丹以科幻作品和科研与产业应用案例为切入点,指出脑机接口作为大脑对外界传输信息的界面,可以提取并翻译大脑信号中有价值的信息。并从脑机接口的雏形——相面术、颅相学讲起,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史,脑电是脑机接口领域应用最广的信号。脑机接口包含主动和被动两种形态,从面向信息交流与控制的主动脑机接口和面向状态识别与监测的被动脑机接口两个方面讲述脑机接口技术现状。讲座中重点介绍了作为主动脑机接口代表的想象运动脑机接口和视觉脑机接口,以及作为被动脑机接口代表的情绪脑机接口。想象运动脑机接口可以用于主动式康复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植物人意识研究等领域,视觉脑机接口主要可以帮助渐冻症患者建立对外交流的通路。情绪脑机接口以情绪理论框架为基础,实现实时情绪状态识别,应用于精细积极情绪识别、情绪脑机接口计算等场景和应用。
张丹通过诸多实际案例展示解码脑神经活动、实现脑机信息直接交流的脑机接口技术正在走近现实。从状态发展到个体的智能心理测量是现阶段脑机接口技术在心理学方向的发展机遇。其中,基于个体化情绪响应的人格量化测评已初步应用于人事选拔;情绪画像可以充分描述情绪个体差异,将来可以应用于个体化的情绪障碍测量。
张丹总结,主动脑机接口是个体对外输出想要表达的信息,实现与世界的交互,而被动脑机接口无需个体表达即可获取个体的状态信息。脑机接口获取的状态信息促使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于人们,帮助人们更加舒适、高效地生活。
同学们表示,聆听此场讲座收获颇丰,开阔视野,同时引发了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关注与思考。本场讲座同时也是《计算社会科学系列讲座》第三讲。
相关链接:
张丹,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兼职研究员。研究致力于运用脑电、近红外等脑成像技术开展情绪、言语等社会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基础研究,运用脑机接口、生理计算等技术开展面向情感计算、学习科学等领域的智能心理测量方法与应用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euroImage、IEEE T-AC、IEEE T-BME等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IEEE T-AC、J Neurosci Meth、Front Psychol、《心理学报》等期刊编委。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