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论坛在线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李岩、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等出席论坛并致辞。开幕式由《国际儒学》主编、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仲伟民主持。
李岩在致辞中指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习近平主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而提出的,彰显出中国智慧与中国风范。国际儒学联合会多年践行弘扬儒学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的宗旨,2021年与清华大学联合创办的《国际儒学》是落实习近平主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此次共同举办论坛,希望《国际儒学》能够在引领学术创新和文化交流方面,更加体现国际性、时代性和前沿性,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李岩)
彭刚向与会的国内外专家表示欢迎,并强调,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情感可以互通,文化可以交融。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充满了互动和交往;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也绝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能够彼此共享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拥有的历史文化各具特色,但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向往,则是心意相通。在未来,清华大学愿意创造半岛线上官网面对面磋商的机会,与专家学者一道探索人类文化传统中蕴涵的共同价值。
(彭刚)
王学典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指出儒家学说是世界历史上蕴含人类共同价值最多的学说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做了重新的表述,其中许多内容在儒家思想文化经典中都有体现。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因为儒家学说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内涵无比丰富的有关社会发展理论,而不仅是通常所说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儒家学说值得中外学界持续共同探讨。
(王学典)
陈来表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自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的最基本的世界观和以此来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深入探寻中华文明的实践智慧,才有可能提出面对今日问题的中国方案,为解决当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启示。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一,经过数千年发展,不仅在过去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必将在当今世界为解决各种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来)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和主题论坛上,26位代表分别报告了他们对论坛主题的心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主任杨金海认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根本宗旨在于人民至上,体现出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全球人民的共同心声。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表示,孔子心中有世界,世界心中有孔子;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过程中,曾经、也将继续发挥着主导与核心作用。思想无国界,但传播需跨界。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崔希亮提出,中国书法是具有强烈时空属性的艺术形式,但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涉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诸多观念。其他如故宫等物质文化遗产与礼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可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抓手。冰岛大学教授Geir Sigurðsson则指出,古老的儒家传统强调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通常承担不同的角色与责任,中国文化认为创造力和生产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儒家对青年的重视,表现出对青年作为未来世代的地位的认可。儒家哲学体现出对人类代际连续性的意识,非常可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姚新中认为,中华文明的智慧告诉我们,在面临当今纷繁复杂、矛盾重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唯有通过对话来增进相互理解,坚持扩大共识以求和睦相处,唯有彼此尊重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和而不同”为我们提供的共克时艰的方法,也是唯一有效的人类共同价值重构之路。
(部分代表线上合影)
本次论坛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清华大学联合主办,《国际儒学》编辑部承办,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与人文学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