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哲学系丁四新教授受邀作公益讲座 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主持并评论

4月17日上午,我院哲学系丁四新教授受邀于线上成功为中英学术公益讲座作了“三纲说的来源、形成与异化”的主题报告,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主持并评论。成中英先生今年88岁高龄,是国际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和英文《中国哲学季刊》主编。

D915

成中英先生在线上做出评论

讲座伊始,丁四新教授首先指出,郭店简《六德》篇提出了“三大法”或“六位”的位分伦理学说;《成之闻之》篇继而以“天常”或“大常”肯定此一伦理学系统,以“天”作为其存在意义的终极根源。

丁四新教授认为,孔子是三大法说或六位说的集大成者,是其理论系统的正式提出者和构建者。此三大法说或大常说,与汉人的三纲说高度相似。“大法”即“纲”之义。孔子的三大法说与汉人的三纲说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来源,是其第一个阶段。

最后,丁四新教授指出,实质意义上的“三纲”观念出现很早,名义上的“三纲”概念在先秦已隐约出现,汉初正式出现了“三纲”一词。三纲说的提出,乃位分伦理学不断纲常化的结果。董仲舒虽然不是三纲说的提出者,但是他以天道观论证其合理性,并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命题,其理论贡献是突出的。“三纲”有多方面的含义,其作为位分伦理之主干或基本结构义是至为明显的。而且,无论是董子还是《白虎通》的三纲说,都以“匹合”为第一义和第一原理;“主从”义则必须居于“匹合”义之下,并受到后者的严格限定。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说,其实出自《礼纬·含文嘉》。此种三纲说未得汉人三纲说之大义,是对汉人正统三纲说的扭曲和异化,又因其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故应遭到否定和批判。

本次公益讲座共计3小时,主题报告2小时,主持人评论及报告人与观众问答1小时。本次讲座通过三个腾讯会议号在网上直播进行,观众人数众多。报告内容和观点,得到了成中英先生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通过这种形式,丁四新教授关于“三纲”问题的学术观点得到了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