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清华大学朱自清文学奖(2021)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19334

活动现场

致辞环节,杨永恒回顾了清华大学文科的发展历史与清华大学的文学传统,强调了文科发展对于清华成为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朱自清文学奖”的设立,极大地鼓舞了清华学子的创作热情,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清华学子的家国情怀、人类关怀以及责任与担当。刘石院长对获奖的同学表示了祝贺,并追忆了2009年参加“朱自清文学奖”的经历,他鼓励半岛线上官网同学参与比赛,创作出半岛线上官网精彩的作品。

颁奖嘉宾对此次文学奖进行了简要点评。王中忱教授表示,此次获奖同学的院系分布非常广泛,覆盖了哲学、美术、理工科等不同专业,充分证明了文学写作是精神的内在需要。陈国平教授指出,本次文学奖竞争激烈,尤其是小说作品令人惊喜,期待未来的比赛中能看到半岛线上官网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的优秀来稿。曾在第一届“朱自清文学奖”获得过三等奖的袁先欣副教授说很高兴这次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张芬老师则肯定了清华学子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2474

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为一等奖获得者任艳颁奖

青年作家董夏青青、李唐作为“清华大学青年作家工作坊”首期成员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并与清华师生分享他们的文学创作经验和人生感悟。董夏青青分享了在参加工作坊时,格非教授、陈国平教授对自己创作的启发,以及在采访战士、接触社会时所获得的新文学认识。她认为,文学的最大功能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人们接近平时难以接触到的人与事,呼唤共情与共识。李唐谈到,2018年参加工作坊的一周就如同“人生中的奶油”,是生命中稀少但又珍贵的体验。他分享了自身关于写作的思考,提到写作者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文学就是通往自身的路径,文学的意义就是赋予我们所有所做的事以意义。

获奖者代表任艳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对文学的认识。作为一名哲学专业的同学,她尝试从哲学思考出发,完成文学创作的转化,在经历时代巨变时,思考“成为一个普通人有多困难”这个问题。

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格非教授总结发言。他首先对获奖者表示祝贺,同时也指出,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写作有特殊意义,文学提供了一种装置,可以包容不同意见。中心执行主任贾立元副教授最后表示,参赛作品让他看到了年轻人身上的力量,同时也期待新一代年轻人能在严峻的历史境遇下用文学记录下自己的勇气、才智与激情。

颁奖环节结束后,师生们共同欣赏了关于诗人聂鲁达的电影《邮差》。

1BCC8

颁奖典礼活动合影

为鼓励清华学子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激发文学爱好者的创作与批评热情,清华大学中文系于2004年设立了“朱自清文学奖”,该奖面向所有清华在校生征稿,迄今已举办了七届(2004、2007、2009、2015、2018、2020、2021)。2021届活动征稿新增了戏剧类的作品,共收到清华大学20个院系的近百篇各类稿件,经过初审、复评、终评,最终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文学评论奖两名、优秀奖五名。

清华大学朱自清文学奖

(2021)获奖作品

一等奖

《十年织家》(小说)

任艳 人文学院

二等奖

《老宅在消逝》(散文)

林希颖 生命科学学院

《西西里岛的一个晚上》(小说)

潘沈阳 人文学院

三等奖

《你要来一颗薄荷糖吗》(小说)

董开鑫 法学院

《台风》(小说)

李晨 日新书院

《惜别》(戏剧)

孙可佳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学评论奖

《民众剧场困境:田汉与小山内薰的跨文化戏剧实践与戏剧史叙述问题》

陈思 人文学院

《从“陌生人社会”到“车厢社会”:丰子恺<车厢社会>新解》

李立敏 人文学院

优秀奖

《白沙洲》(小说)刘诗璇 人文学院

《坟》(散文)马文龙 美术学院

《自新大陆(组诗)》王家铭 人文学院

《再见天使》(小说)王颖菡 生命科学学院

《读书吧,农村人》(小说)杨勇 人文学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