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我院科学史系学术例会第102期举行,由科学史系助理教授蒋澈报告,主题为“‘新语文学’与中世纪科学史研究”。
蒋澈首先讨论了洛兰·达斯顿(Lorraine Daston)与格兰·W.莫斯特(Glenn W. Most)关于语文学(philology)史与科学史关系的论题。达斯顿和莫斯特主张重视历史上语文学思想和同时代科学思想之间的同构性,并由此理解前现代世界的各种认知形式。为此,首先需要理解古代和中世纪文本实践的根本旨趣。从现代语文学的视角看,中世纪文本具有特殊性:一种著作的抄本材料或者比较稀疏,或者内部差异极大,这使得卡尔·拉赫曼(Karl Lachmann, 1793–1851)的谱系法常常难以用于中世纪文本的校勘。法国语文学家、中世纪文学研究者约瑟夫·贝迪耶(Joseph Bédier, 1864–1938)因此提出了善本法(codex optimus),要求寻找最佳的“善本”,以之作为工作底本。尽管拉赫曼和贝迪耶在方法取向上有巨大差异,但以二人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校勘学仍以恢复文本原型及作者意图为主要工作目标。20世纪中叶以来涌现的各种后现代理论,则促使学界反思这一目标的局限性。1989年,法国语言学家贝尔纳·切尔奎利尼(Bernard Cerquiglini, 1947– )出版了《异文颂:一部批判的语文学史》(Éloge de la variante: Histoire critique de la philologie),全面地批评现代语文学传统,认为中世纪写本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文本的变异性(variance),并质疑“作者”、文本“所有权”等概念在中世纪的有效性。1990年,美国中世纪研究者史蒂芬·G.尼科尔斯(Stephen G. Nichols, 1936– )进一步提出了“新语文学”(New Philology)的纲领,意图“以后现代的方式回返至中世纪研究的起源之处”。尼科尔斯认为,在看待中世纪写本文化时,不应接受印刷文化对文本单一性的预设。他指出,中世纪抄写者的日常文本实践是对过去的文本进行持续重写,而非忠实地效仿原本。在中世纪研究中,尼科尔斯主张回到文本的物质性(materiality),特别是图像、旁注等材料,并提出了“写本母体”(manuscript matrix)等概念;此外,尼科尔斯还要求重视写本制作过程中的各类人员角色,特别是应重新审视抄写者(而非作者)的干预作用。
蒋澈认为,中世纪科学史研究的三个趋势,可以对“新语文学”做出回应:
(1)对中世纪科学写本中的图像、批注等材料的研究,具有较大研究潜力。勒维尔·内茨(Reviel Netz)等学者关于希腊数学著作图示的开创性研究、乔伊斯·凡列文(Joyce van Leeuwen)对亚里士多德《机械问题集》附图的工作、近年关于中世纪医学和博物学图像的系列研究是这方面的范例。
(2)在具体写本和传本(recension/redaction)层面的工作将是比较可靠的学术生长点。“新语文学”及其近缘研究思路可以使一些次生性的“边缘”文本传统得到重视。20世纪关于《几何原本》文本原貌的争论,其中心问题即是中世纪《原本》抄本诸多传统之间的关系;内茨关于数学中“注述文本”(deuteronomic text)的研究又进一步促使研究者关注古代晚期-中世纪文本实践的思想史影响。在博物学史方面,近年来,《自然学家》(Physiologus)的多语文本传统得到了细致的刻画和比较,并建立了全面的国际合作。此外,康坦普雷的托马斯(Thomas of Cantimpré, 1201–1272)所著百科全书《论事物的本性》(Liber de rerum natura)的丙(III)本来源杂多,文本状况十分复杂,但经本尼迪克特·康拉德·福尔曼(Benedikt Konrad Vollmann, 1933–2012)的整理工作,其中丰富的接受史、阅读史信息得到了解读,这一南德地方知识传统的生动图景也得以呈现。
(3)对“中世纪文本性”(medieval textuality)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学界理解全球范围内前现代自然知识的特性。在这一方面,欧洲中世纪科学史有望与中国“写本时代”知识史研究建立起有益的对话关系。这样的对话可以进一步帮助检验“全球中世纪”(Global Middle Ages)编史框架的有效性。
最后,蒋澈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洲中世纪博物学文献研究与译注”(21CSS024)的工作设想,包括文献学领域的其他研究动向、本研究涉及的史料范围、可能的学术贡献突破点,以及未来的“前现代与现代早期自然知识共同研究班”计划。
在场老师、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了富有见地的讨论。讨论内容集中于“新语文学”的特点及其思想资源(胡翌霖、肖尧、杜明禹、杜少凯)、“新语文学”的激进性和新颖性(王巍、王程韡)、《几何原本》研究史(刘钝、吴国盛)及其他相关研究线索(孔德睿、杨啸、吴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