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蔡文鹏做客新人文讲座 阐述“无讲座 不清华”

蔡文鹏做客新人文讲座 阐述“无讲座 不清华”

9月16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副教授带来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新学期第一讲,以“‘无讲座 不清华’—— 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例”为题,热情生动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的缘起、改革发展历程与学习要点,帮助同学们深入、系统地了解《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以下简称“《讲座》课程”)设立的意义。

演讲人蔡文鹏

讲座伊始,蔡文鹏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易经》里的四个要点“不易、变易、交易、简易”为楔子,阐释了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与《讲座》课程的四重矛盾:主动与被动、广博与专业、人文与科学、无限与有限,讲述了他对“被动式学习还是基于兴趣而主动学习?”、“本科教育的定位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分立与融合”,以及“选对方向,深耕领域”四个话题的思考。

蔡文鹏回顾了《讲座》课程从设立到改革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前身为2005年春季学期启动的“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第二阶段:2008年秋季学期~2015年春季学期;第三阶段:2015年秋季学期~2019年春季学期;第四阶段:2019年秋季学期起至今以“新人文讲座”为品牌,从2005年到2019年共组织推出了22个系列的主题讲座。在营造大学文化氛围,建设优质讲座系列,推动文化育人,促进学科交融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介绍了讲座课程进一步改革的初衷、愿景与目标。

蔡文鹏强调,“与大师对话,与思想同行,与真理为友”是讲座课程的目标。除了讲座组织团队精心筹备的讲座,课程还形成出版“新人文讲座系列丛书”的传统,成为《讲座》课程发展过程中亮丽的一笔。

讲座现场

最后,蔡文鹏提出,《讲座》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做到“会通”,即通于己、通于人和通于社会,并希望清华学子“懂得讲座,会听讲座,乐听讲座,养成选听讲座的好习惯”,进而达到“开眼、开悟、开怀”的人生境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宽广、充实。此外,蔡文鹏还从“端正态度、了解特点、认真规律、明确要求、理清思路、掌握要领”这二十四字口诀出发,讲授了如何写好《讲座》课程的书面报告。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新学期第一讲,也是2008年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以来的首次导论课,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主持并点评。

主持人王巍

相关链接:

蔡文鹏,2006年初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法学博士。2009年8月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副教授、副院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等。

主要从事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与研究,合著、专著、参编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巡礼》《世纪清华 人文日新——清华大学文化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信仰危机与苏联的命运》等;曾荣获“全国宣传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第十五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奖”、全国“大学素质教育工作优秀推动者”、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SRT计划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