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俄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主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学术论坛

6月15~16日,我校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携宁波中俄人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联邦社会学研究中心以在线方式共同主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学术论坛,俄罗斯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尤·尤·巴列克院士、俄联邦教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尤·瓦·拉斯佩尔托夫等9人先后在论坛开幕式致辞,强调此次论坛是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年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亦是对《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的最好纪念。中、俄、中亚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

论坛开幕式现场

尤·尤·巴列克致辞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研讨,第一,中俄外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变局;第二,远东、中亚的中国移民问题;第三,国际背景下的中俄能源合作。

我校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执行所长王奇教授与俄罗斯科学院联邦社会学研究中心社会政治研究所拉·谢·卢班教授联袂做了题为“中俄互办七个国家级主题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大会主旨报告,阐释了自2006年起中俄互办七个国家级主题年对不断提升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促进作用,以及我校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开展富有成效的对俄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推出中俄文版系列丛书《中俄战略伙伴对话》(三卷本)、合作开展《伙伴对话是稳定和一体化因素:构建东西方桥梁》国际项目研究并推出该项目俄文版系列丛书(六卷本)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王奇、拉·谢·卢班做大会主旨报告

涉及第一个主题,阿·维·博亚尔金娜教授从“大国外交理论”“新型国际关系与大国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 “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方面解读了新时代中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强调中俄外交合作在新型大国关系中的角色担当,以及“结伴而不结盟”的地区和全球意义。弗·费·佩切利察教授分析了中俄合作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强调新时代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应有针对性地丰富两大国间对话的内涵,而北京—莫斯科间的积极务实对话不仅益于中俄的共同安全和繁荣,也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柳·弗·杰洛娃诺娃教授则强调数字经济、创新技术及其产品在双边(如中俄)合作、多边(如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独联体国家和欧盟等)合作、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等全球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涉及第二个主题,谢·瓦·梁赞采夫教授阐述了中俄两国对中亚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缘政治领域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在中亚投资的数量、动态、行业和区域特征,特别强调劳工移民往往随中国投资和商业移民流动,势必强化中国外交政策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指向。斯·尼·米舒克教授分析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净移民数量减少、临时移民数量增加的现象,指出,促进劳动力迁徙利于各行业稳定发展,但并不能满足当下区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阿·谢·卢基扬涅茨教授以东北亚三国(中国、蒙古、朝鲜)为例分析了东北亚国家人口和移民情况,指出:东北亚国家与俄罗斯之间存在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对本国政治、经济、民族等都产生着深刻影响。鉴于这一主题涉及妥善处理中俄两国在中亚等利益交叉地带的关系问题,何以形成良性互动的竞争态势,确保中俄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即成为本次论坛的一个热议话题,扎·卡·瓦济洛夫教授、罗·弗·曼申教授、叶·米·莫伊谢耶娃教授、斯·尼·米舒克教授、斯·博·马克耶娃教授、维·亚·梅德韦季教授先后就此阐明了各自的观点。

涉及第三个主题,弗·谢·维索茨基教授论及能源安全的资源保障,强调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的使用量将稳步增长,尽管脱碳政策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温室气体减排,但仍有许多亟需改善的因素,如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逐年递增之势。娜·谢·格里布教授谈及俄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氢能源的政策,预测氢能必将在全球能源领域引领技术变革。亚·弗·克利缅科院士以陶瓷3D打印技术为例,提出开发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预测所需制造的功能原件的机械性能,改善能源添加剂技术,以提高热量的有效使用。奥·尼·扎布佐夫教授与宁波中俄人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主任王建苹就中俄分享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进行了对话。

总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三个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旨在为中俄务实合作再填新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