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傅有德做客新人文讲座 阐释比较视域中的犹太精神

513日下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傅有德做客新人文讲座,以“比较视域中的犹太精神”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师生阐释了对犹太民族精神的思考。

傅有德作演讲

傅有德指出,每个民族都享有人类群体的共性,但是每个民族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民族个性或精神。犹太民族历史久远,命运多舛,历经磨难而延续至今,其中凝结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精神。傅有德从宗教信仰层面的神本主义精神、伦理道德层面的崇尚德行精神、认知和行为方式层面的求异自立精神、教育方面的学而不厌精神、群体心理层面上的坚毅不屈精神五个方面对犹太精神作了概括。

对于宗教信仰层面的神本主义精神,傅有德认为其集中表现为以神为本的信念、神选与圣约观念、圣化生活意识。与之相比,早期希腊哲学旨在解释产生世界万物的原理,因此也不曾论及神人之间的契约。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关系,但未把天人关系描述为一种契约关系。

讲座现场

对于伦理道德层面具有崇尚德行精神。傅有德指出,尚行的犹太教区别于尚信的基督教以及尚智主义的西方哲学传统。崇尚德行意味着凡事按律法而行,尚行的犹太教是一个律法性的宗教。在崇尚德行这一点上,犹太教与儒家有相似之处,但犹太教更侧重神与人的上下关系,而儒家则半岛线上官网注重横向的人际关系。

对于认知和行为方式层面的求异自立精神,傅有德认为犹太人在思考问题时,较其他民族的人更注重寻求事物的差异和区别,并喜好发问与争辩。犹太人具有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仅体现在宗教的仪式上,还体现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特立独行、自主自专的勇气。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更重视“求同存异”的思维取向和行为准则。

对于教育方面具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傅有德认为其主要表现为犹太人重视教育,把学习视为生活之必须;推崇力行勤奋学习、终身学习之理念。傅有德认为,犹太人之所以造就了那么多思想家、科学家和企业家,无疑与这个民族的勤奋好学精神密切相关。 

对于群体心理层面上的坚毅不屈精神,傅有德认为,这种精神首先体现在犹太人多次流放、散居和复兴的历史轨迹中;体现在其文明的延续;体现在犹太人在科技、人文社会科学、金融和工商业、教育、法律等各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最后,傅有德进一步指出:上述犹太精神的五个方面并非同等重要,而是有主有次的。其中,神本主义是根本,其余三个方面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说上述五个方面构成犹太人的基本精神,并不排除犹太文化中尚有别的精神;也不意味着,这些方面的精神为犹太民族所专有而别的民族那里完全无有;上述所列五个方面的犹太精神,主要是从肯定的意义上讲的。但是,这并非意味着,这五个方面的犹太精神只有正面、积极的意义。其实,犹太精神也如一个硬币,同时具有正反两面。

互动环节,傅有德回答了犹太人的经商、犹太教信仰、犹太思想对哲学发展贡献等问题。

学生提问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世界史系列专场第九讲,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历史系副教授程钢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傅有德,男,1956年生,山东省青州市人。山东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在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希伯来研究中心、波士顿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深造或访学。主要研究领域:犹太哲学与宗教、西方哲学史、比较宗教学;主要代表作:《巴克莱哲学研究》《犹太哲学史》,主编“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等。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创办人、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曾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部主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