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科学史系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第三次学术例会在线举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博士后吴东颖发表题为“因果模型及其哲学解读”的报告。
因果模型将因果系统定义为结构中稳定的函数关系,模型包括变量、方程、概率分配与因果图。可精准的刻划变量的因果属性与可能干预的结果。吴东颖在总结介绍了因果模型后,从变量与值的形上学问题入手,主要在变量与值的相关问题展开对该问题的哲学讨论:两者的个体化、区分条件、两者间的关系和类型因果与个例因果。他为因果模型中的变量与值打好哲学基础,聚焦在类型因果与个例因果的讯息差异,构建适当具体的因果关系项。因果模型的一个主要突破是“辛普森悖论”,即分组间的方向性比较关系中优势的子群体,在总体中的方向性比较关系中却是弱势的子群体。吴东颖从整分优势原则的传递性辩护问题著手,主要在两种类似辛普森悖论的情境中,指出整分优势原则的局限。应保留整分优势原则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原则的适用条件,维护比较判断的传递性辩护。
与会师生就达成干预的实验设计、辛普森情境来源等问题做了建设性的交流和提问。科学史系助理教授胡翌霖强调价值与心理现象的机率表征,优势原则的调整必须适应机率刻划的要求。博士后蒋澈就变量与值的新框架与干预主义的适应问题提出哲学思考。科学史系的同学询问了理想实验情境能否回避辛普森的操作问题。吴东颖表示接受上述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