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科学史系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第二次学术例会举行

5月20日上午,科学史系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第二次学术例会在线举行。社科学院博士后徐源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框架问题的情境表征”的报告。活动由科学史系助理教授胡翌霖主持。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刘兵教授、鲍鸥副教授以及科学史系的同学们参加本次网络会议。

经典人工智能中的一个主要难题是“框架问题”,即智能体如何在行动中有效和恰当的表征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世界。徐源博士从框架问题的技术外观入手,主要在三种视域中展开对该问题的哲学讨论:逻辑中的框架问题,认识论的框架问题和常识惯性的形而上学。她认为,迄今为止,人工智能框架问题的不同解释路径仍然存在着各自的困境。

徐源的研究以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论与框架为视角,认为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表征生成于情境化的实践过程中,人工智能应对复杂情境的举一反三、随机应变是情境化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动态维度的地方性产物,人工智能框架问题表征的规范性,正是通过实践内化的因果性得以发挥作用。

与会者就表征、前沿技术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胡翌霖认为对“表征”概念的厘清十分重要,如果与传统的意义不同,甚至可以发展新的概念或术语。李佩同学就认知动力学中三种不同的表征做了比较。鲍鸥就科学哲学不同话语体系的衔接问题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