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助教谈网课| 哲学系刘鎏、梁诚、叶乐扬同学

课程名称:中国哲学 Chinese Philosophy

任课教师:高海波

助教:刘鎏(2018级博士生)、梁诚(2019级博士生)、叶乐扬(2019级硕士生)

授课对象:研究生 80人

同学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课程采用英文授课,受COVID-19的影响,部分同学由于时差问题无法按时出席。

要解决的问题

时差导致的考勤、报告、授课形式、课程回看等问题;

通知同学们绑定雨课堂,熟悉雨课堂的操作;

网络会议和雨课堂嵌套后的课程内容录制问题。

我们的工作

课前

在学校的雨课堂培训后,任课教师和助教立刻进行了测试。在多次测试后,我们定下了适用于线上的授课形式:zoom授课、荷塘雨课堂回放、网络学堂分享参考资料、提交作业。(考虑到同学们的情况,我们半岛线上官网的发挥了网络学堂的作用,以精简操作流程)

更改了考核方式,将原本的课堂考勤改为每周提交一百字词的小作业。考勤不是目的,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参与直播授课还是观看课程录像回放都能有所收获,每周的小作业正是学习效果的反馈。

报告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因为上课主体平台是zoom,因此需要报告同学与老师(助教)配合,由老师(助教)展示PPT,以保证课程的全部内容可以被雨课堂收录。

提前两周组建微信群,在雨课堂和网络学堂发布公告,最终所有同学在上课前完成雨课堂的绑定,成功进入班级。

配合校内服务器转移、引导同学们关注荷塘雨课堂,并下载zoom。上课前一周不定时在群里公告上课时间及需要使用的平台,以通知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同学们。

课中:

上课前高老师带领同学们测试了zoom的各项功能,同学们或通过语音、或通过视频和大家打了招呼,第一堂课学生共出席54人。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在公屏聊天界面回答问题,通过zoom中的“举手”功能与高老师进行语音交流。课间、课后与讨论环节,同学们通过公屏或语音提问,非常便利。

考虑到线上授课与传统授课的差异,由原定的45分钟*2节课变为30分钟*3节课,中间休息两次,以延长同学们对课堂的专注程度。

课后:

在网络学堂每周发布一次小作业,既反映学习效果,又可配合考勤。

在网络学堂不定期分享参考文献与资料。

检查雨课堂的回放情况。

关注报告小组的动态,定期提醒同学们准备报告。

按选课时间表提醒同学们退补选时间、特殊原因选课时间。

待完成的工作

同学们积极的在课前、课中、课后为课程提出了很多有帮助的建议,我们将综合考虑,以授课效果为导向,选取最好的方案来授课。

Pre将从第三周开始,pre和讨论环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期待同学们能够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来做课程报告,希望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与传统授课的对比

时差是最大的考验,助教经常不分昼夜的回复同学们的问题;

优点是可以无限回看,同学们知晓可以回看纷纷表示这很完美。

同学们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非常理解,甚至还对线上授课(可以回放)这一件事展现了期待;无论是在课堂上、微信群或是同教师助教的私下沟通中,同学们都有非常积极的反馈,认同并感激教师和助教对此的付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出席,无法出席的同学也表示会在课后看回放、阅读参考资料,有极高的学习热情。

疫情并不会分离我们,线上的沟通使我们更加自如的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我们感受到时差带来的困扰,却会更加珍惜这段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