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学期前后,对人文学院历史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正华而言,将是求学生涯中一段难忘的时光。虽受疫情阻隔,开学后不能如期返校,但他在居家几近“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学习学术、学生工作、亲情陪伴三不误,用心书写着一名清华人文学子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王正华对疫情的警觉度是从学校回家途中开始提高的。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他在前往北京西站的地铁4号线上,发现人们都戴上了口罩,地铁里也出奇地安静,意识到这次疫情可能将变得愈发严重。到家后,他去附近药店购买了口罩、医用酒精等,并再三劝告当时不太了解情况的家人少出门,出门时要做好防护。之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家中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和学校的相关通知。
2月1日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公布,学生延期返校,教师如期线上开课。按照学校和学院的安排,作为人文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带班助理、人文博181党支部宣传委员,王正华和研工组的小伙伴们以及14个班级的党支书,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一系列应对工作。
疫情当前,急需做好同学们的联络统计工作,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身在各方,心归一处”,及时传达学校、学院的相关通知,以及对同学们的牵挂和关切。为此,王正华和研工组小伙伴们从方便及时沟通出发,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工作群,依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联系统计学院湖北籍同学共21人,其中有6人身在武汉。及时了解在14天之内曾前往湖北或湖北亲友到访的同学的情况。
二、掌握学院留校同学共27人的情况,每天都及时了解,及时反馈。
三、在此基础上,实现全体研究生的全方位覆盖。包括内地、港澳台学生和国际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微信接龙或统计功能,同学们每天在群里接龙打卡自己的身体情况。
一些班级群里的打卡甚至变成了督促同学们早起的信号,同样,打卡和收集大家的信息也成了王正华每天早起的动力,因为王正华习惯熬夜,很少早起,尤其在家里,父母曾因为王正华早起而感到惊讶。
“又是健康的一天”,班级群的早起发言道出了所有同学的心声。在线下统计变为线上日报之后,因为有些同学身在国外或者网络不畅,在沟通了解情况之后,每天王正华都在系统里代为填报。
在学校推出春季学期教学安排和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之后,王正华和研工组小伙伴们一起及时将信息通知到每一位同学。针对线上教学,学校就家庭网络困难以及因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推出了一系列帮助措施,研工组及时了解学院同学的情况,共为7位同学解决了网络困难和提供了经济帮助。
在与同学们联系的过程中,王正华也能感受到大家不同的情绪状态,他坚持陪伴大家、为身边的同学努力做好服务。同学们还自发开展了一些线上专题活动,如人文博192开展的“九州通鄂,江汉来鸿”同心抗疫专题活动,班级小伙伴们一起 “云讨论”同样热烈而有力量。此外,人文学院本研党支部开展了联合征集“抗击疫情”主题作品的活动,已经推出第一期,尽管不能前往一线,但心系天下,师生共同用文字来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虽受疫情影响不能如期返校,但和众多人文学子一样,读书学习仍是王正华日常的主要任务,每天至少坚持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只不过场所暂时从学校转移到了家中。年前王正华刚完成博士论文开题,正处于收集整理资料和撰写论文的关键阶段。令他感到幸运的是回家时携带了存储论文资料的移动硬盘,为完成论文提供了便利。
学习之余,与父母家人的陪伴也让王正华倍感亲情和温暖。这也是王正华上大学之后,第一次在家里过元宵节,母亲聊天时的感慨,勾起王正华的回忆,深感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确实越来越少,所以也特别珍惜这次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灾难的突然来临让人猝不及防,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如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助理,王正华努力为同学们做好服务;作为一名清华学子,王正华表示要像西南联大的学长们学习,践形惟肖,时刻不忘读书。王正华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很快就会和小伙伴们重逢在美丽的清华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