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人文学院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 | 王悦:清华人和清华故事

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中文系18级硕士生王悦。非常荣幸在这个重要仪式上代表人文学院的师兄师姐、代表人文学院研究生会,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我看到这么多新鲜面孔,就想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作为一名新生的心情——很自豪,很新奇,很激动,还有一点紧张和忐忑。也从这里,我开始了我的清华故事。

一年来,我在看、在想、在参与、也在感悟。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和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下,这一年来我的所得和领悟。

首先,要有情怀。“家国情怀”是我眼中清华人身上最深的烙印和最突出的群体气质。在清华,有一些故事代代相传,我想还应当继续被知晓和传扬。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第二天,等待献血的清华人在C楼门前排起百米长队。那一天,清华师生贡献了全北京市血库支援汶川灾区近六分之一的血量。这样的故事也一直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刚毕业的室友张希琛,抽屉里收藏着自己的一沓献血证;历史系的秋桐姐,是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志愿者。10年前的国庆,九字班3000多名新生用八天七夜的时间完成了方阵任务,让“祖国万岁,清华加油”的口号响彻整个长安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祖国需要,就有清华人的身影。

在清华,我开始相信“人文红利”,相信精神的力量,相信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人类命运是一体的。清华人的故事里,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国,乃至全人类,都与我们有关。这就是清华,这才是清华!

第二,要肯钻研。研究生的本业是研究。如何研究?沉下来,钻进去。人文学者首先要具备学术精神。诚然,不会每个同学最后都走向学术人生,但在钻研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一切,都是会让我们受益一生的财富。人文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促进学术交流的活动,比如“学衡沙龙”,在学术探讨和跨学科对话中,让大家和校内外的大师面对面。比如每年4月的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展开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引导参会者进行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讨论。

第三,要多历练。前段时间万俊人院长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谈到“一个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的经历和阅历。人一辈子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就成为他的人生。”我的导师格非老师告诉我,要好好利用清华的资源,清华的资源不仅仅是学术资源、图书馆资源,还有很多历练的机会。去参与、去融入、去积极地生活。

这一年,我参加了研究生运动会,和朋友们拿着启航跑的奖牌开心合影;我参加了一年一度清华最隆重的集体活动——一二·九合唱,初冬时节好像也不那么冷了;我加入了人文研会,体验到学术、社工“双肩挑”的乐趣。在清华,还可以用脚步丈量世界。今年6月,院里陈雷老师带队去西柏坡;今年暑假,人文学院的师兄师姐们去上虞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要平心态。从今天开始,19级的大家就开始拥有一个标签——叫“清华人”,这个闪闪发光的标签会从此一直陪伴我们。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人说清华是一个让人最频繁感受到“同辈压力”的地方,因为优秀的人太过集中;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委屈,因为“清华人”身份,我们总是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待,做的好是应该的,做的不那么好就是不对。当你觉得压力大和失落的时候,一定要放平心态。因为园子那么大,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优秀。

刚才我讲到一些清华人和他们的清华故事,而你们的清华故事,其实也已经开始了。在19级的新生中,我认识的几位同学都非常优秀。外文系的张杨同学做事周到靠谱,我认识他的这段时间他承担着很辛苦的工作,但从未抱怨。昨天迎新,有15位新生同学主动作为志愿者参与了院里的迎新工作,他们从早忙到晚,甚至耽误了自己的报到流程。我还期待日后能认识半岛线上官网的19级的小伙伴们,我也相信19级的你们,会讲出更漂亮、更精彩的清华故事!

最后,衷心祝愿师弟师妹们开学愉快,未来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