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十三期举行 彭凯平解读“福流”的奥秘

6月25日晚,邺架轩读书沙龙第十三期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举办,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与心理学系副教授钱静围绕积极心理学与“福流”的内涵展开了深度而精彩的对谈。

嘉宾彭凯平教授与钱静副教授对谈

钱静发现,《澎湃的福流》一书正选择了法国著名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著名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作为本书重要的封面元素。彭凯平认为,本书内容同“人生三问”的内涵旨趣相合,即生命与生活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活得灿烂,如何活出情趣、愉悦感与意义。彭凯平此作正是希望通过科学的方式解读并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此书是一本关于解答生命意义的作品。

嘉宾彭凯平教授

“福流”一词源于英文概念“Flow”,曾被不同学者译为“幸福流”等多种词汇。钱静认为,彭凯平选择以“福流”,不仅正确地传达出概念背后所指的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的沉浸状态,同时也体现出了属于中国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彭凯平进一步针对这一概念本身进行讲解,他围绕心理学中的“巅峰状态体验”与“福流体验”进行阐发。“福流体验”平淡很多,也更为常见,这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感受,是普通人在社会中相对容易获得的幸福体验。

嘉宾钱静副教授

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如何获得“福流体验”?钱静说研究发现,当人们在专心致志投入到一个集中的状态当中时,则会有较高的幸福体验。彭凯平提出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第二,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第三,每个人都需要有大局观念,做社会需要的事。

学生提问

最后的问答环节十分热烈,现场掌声不断。

讲座现场

本期活动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老师主持。

相关链接:

主题书目: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作者很巧妙地选择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时间作为论述的出发点,从爱情、亲情、友情、创新、跨界这些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和会关注的事物切入,将国际心理学界最前沿的众多心理科学实验,以中国读者喜爱的方式进行解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解决了我们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烦扰,引导读者沉浸其中、直达“福流”状态。

嘉宾: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和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2008年5月起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200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级海外高级引进人才(千人计划)。2015年当选山东卫视《中国好先生》节目“中国十大好先生”;2016年当选《人民网》“健康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著作《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获2017年《人民网健康中国十大图书》。迄今己发表学术论文340多篇,国际引用率多年高居中国心理学家榜首。

钱静: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常任导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伦理委员会委员。2001-2006年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德国马普研究所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08-200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决策科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09年底执教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为行为经济学,决策心理学。2016年获清华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