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颜海英做客新人文讲座 探秘“希腊世界的埃及魔法”

5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颜海英做客新人文讲座,在六教以“希腊世界的埃及魔法”为题,为到场的百余位师生阐释古代埃及文明和希腊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与融合。

演讲人颜海英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探讨底比斯出土的记载着古埃及魔法的纸草文献。这批文献撰写于希腊罗马时代的埃及,上面记载着古埃及的秘传知识,并反映了希腊化时期埃及社会的双面特征。颜海英认为,在古埃及,魔法是综合知识的代名词,魔法师是古埃及掌握高级知识的社会精英、高级祭司,主持国王加冕、木乃伊下葬等重大仪式;在地中海地区的希腊化时期,埃及魔法经历了世俗化过程,而基督教历史上多次大规模迫害魔法师、烧毁魔法书的事件以及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等因素,使得这批文献的流传历史更具传奇色彩。

Hry sStA 掌管秘密者

底比斯魔法纸草

对于魔法在希腊罗马时期与古埃及时期的区别,颜海英提出有一个过程,即:其一,书写形态出现多样化,希腊罗马时期的魔法书主要以希腊文和世俗体埃及文双语书写,并用僧立体埃及文、科普特语注释后者;其二,古埃及时期的魔法内容往往具有神话反转的特点,其背后反映了埃及人特有的宇宙观,即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相互贯通。但是,希腊罗马时期的埃及魔法则呈现出国际化的色彩,糅合了多个文化的信仰,将不同国家的神纳入到魔法之中。由此,魔法用途逐渐世俗化,即从高端知识走向占卜和迷信;魔法师社会地位也发生转变,即从庙堂到乡间,从庭堂之上的高级知识分子变为在民间从事治病、助产等施咒活动的人;从强调仪式到强调魔法师个人参与的重要性。颜海英认为,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埃及社会现实的变化,埃及逐渐走向双面社会,魔法师走下了神坛并努力融入新的多元化文化圈的主动调整。

“食人者之咒”,发现于乌纳斯金字塔墓室,约属第五王朝末期,约公元前2325年。

哈姆瓦斯王子像,哈姆瓦斯是拉美西斯二世之子,也是普塔神大祭司

对于魔法师群体的特征,颜海英通过讲解分析,提出这些纸草文献展现了一个文本共同体和文化记忆的形成。她指出,抄编、利用、收藏传统文献的人不仅是古埃及人,还有地中海其他地区的人。处于被遗忘的恐惧,他们在外族统治下精心搜集和收藏传统文献,开启了传统文化的正典化时代。埃及文明有一个漫长的衰落史,在近千年的外族统治时期(波斯、希腊、罗马),埃及文明缓慢衰落的过程也是融入地中海世界的过程。颜海英把这一过程概括为面临文明衰落时“消极的态度和积极的做法”,即“一种积极的妥协”。

最后,颜海英把古埃及魔法的流变过程称之为“启示录”,比较了古代希腊化和当代全球化在城市、语言、货币、科学、教育、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异同,鼓励大家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文明之间碰撞、融合以及古今文明异同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罗马时期一个埃及人的“裹尸布”上图案,混合了希腊与埃及风格

希腊人与罗马人的木乃伊肖像画

费城共济会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颜海英与到场师生就西方神秘主义、希罗多德的《历史》的可信度、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之间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学生提问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九)“文学与人生”的第九讲,由我院哲学系教授肖鹰主持并点评。

主持人肖鹰

链接

演讲人简介:颜海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为世界古代史,有《古埃及文明探研》等专著和多篇学术文章。主要研究领域为埃及学、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发现的古埃及文物”,主讲北京市精品课程《古代东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