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颜海平做客新人文讲座 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

4月25日下午在六教,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执行理事会主任兼秘书长颜海平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以“人文日新: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为题,为到场的百余位师生阐释不同的文明和经验在跨文化对话中的开放与发展。

演讲人颜海平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颜海平指出,清华人文、清华文科、清华文化本身,作为现代中国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以跨国界、跨文化、跨文明的创新思路和学习方式为特色、为风格。在学校的决策和指导下,清华外文系、世文院 “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以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学理定位的提出和学科建设的探索发展,是清华人文传承在更新中延伸的一部分。

曾在康奈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一流高校执教20年的颜海平追忆自己完成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文理学院Oberlin College开始执教期间的经验和当时与本科学生的深度交流,分享分析这些经历中的跨文化内涵,及其对之后“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这一学理命题的形成暨化为具体专业领域内长期研究著述的本源性作用。

从感性追忆分享开始,颜海平进而以学术性的叙述深化,强调跨文化对话作为一种学术生产的方式和人文践行的理念首先示意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在向不同的文明、经验的开放对话中的延伸发展。在这样的对话中,叙述自己所属的文学、文化传承的过程,同时是对我们的人文精华内涵重新发现的过程;其二,我们研究和把握世界上不同语言、文学、社会、文明传承及其变迁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获得对于流变中世界人文版图更宽的知识覆盖和更深的思辨理解,乃至达到有比对方更清晰的自觉,我们就能在世界的视野下阐释中国的人文传统,使之成为世界人文及其历史意义的源流。颜海平认为文学精神作为各个民族近代以来的“流浪者、抗争者、牺牲者、奋斗者,到今天的开拓者、苦干者、寻求探索者”的呼唤,构成了世界性历史中人文见证的根本部分。

颜海平具体提出在向不同文明开放中有效表达自己,要义之一在于把握心智和文化差异性和共通性,及其两者内在互构的思辩关系,中西“融”汇,古今融“通”的清华风格中,“融”和“通”作为动词的重要性。她结合美国学生对《报任安书》《法显行传》等经典文献的理解和思考,深刻而细腻地表达了鲜明的社会关怀在人的成长中的根本作用。她进而分析对话双方在“融”和“通”过程中的心智扩展及其动态关系,提出对话路径不应受制于“懂”与“不懂”的两分逻辑,需要超越“惯常预设”和“曾经的定位”, “不为短期‘齐步走’的功效目标所影响、所限制,致力于吸纳拥有不同语言习性、心智养成、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人们长期参与文化中国话题的热忱,由此引发源源不断的充满活力的‘中华想象’。”

最后,颜海平总结指出,在向不同文明、文化开放中表达自己、在研究、理解和阐释世界的过程中更新自己、以我们的努力使世界上不同的语言、社会、文化、信仰、价值传承的人们,对文化中国的发展有热情、有友谊、有关注,秉承的是清华“人文日新”的优秀传统。从人文学生培养的角度而言,“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即让学生有到位的知识能力对世界上主要民族、主要区域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和把握;“以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即这种到位的知识能力本身要求并内含着对中华语言文明、社会价值的创新传承的高度自觉。二者相辅相成。她鼓励清华学子成为对祖国和世界有贡献的人。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颜海平回答了到场师生关于文化多元化下的融合性和冲突性并存等问题。

学生提问

主持人陈永国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九)“文学与人生”的第五讲,由外文系陈永国教授主持并点评。

链接

演讲人简介:颜海平,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后通过教育部考试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90年获现代欧卅文学及十九与廿世纪思想史博士。2012年作为上海市首批千人计划特聘国际专家正式回国前,在美国执教廿余年,前后任加卅大学洛彬矶分校和康奈大学终身资深教授。现任清华大学跨文化研究教授博导、清华学堂世文班首席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英专)成员、清华大学-密歇根大学研究员学会主席、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执行理事会主任兼秘书长、全美理论与批评研究院资深荣誉成员、康奈尔大学Diacritics 指导委员会委员、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中国学术董事会成员。

颜海平教授长期从事中西现当代文学(含戏剧文学)、十九与廿世纪思想史和跨文化理论研究,发表中英文论著数十种,获学术奖项三十余项。1999年美国广播电视公司(CNN)以她在英语和汉语世界的创造性著述将她评为"新世纪最具有跨国影响力的六位中国文化人物之一"。入选《二十世纪杰出学者录》(英国,2000年)《美国杰出女性录》(美国,2004年)。近年来继续探讨现代文学中的跨文化构成,完成《双视域: 彼此的抵达》《桥梁:别一种世界主义》等新稿。早年本科期间发表十幕大型历史剧《秦王李世民》,获文化部和全国剧协授予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一等奖。该剧2009年收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和新中国诞生六十年《曹禺剧本奖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