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夏莹做客新人文讲座 趣谈青年马克思的成长烦恼

1月3日下午在六教,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我院哲学系教授夏莹做客新人文讲座,以“青年马克思‘养成记’”为题,为到场的百余位师生展示了青年马克思是一位充满冒险精神、富有青春活力的思想历险者,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横空出世的思想大师,特别是对青年马克思关注社会现实的唯物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阐发。

讲座伊始,夏莹从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尔开始讲起。特里尔是德国边陲的一个小城,这个浪漫、古典的小城中有着诸多古罗马时期的遗迹,特里尔所体现的古罗马精神,也使得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中,有对古典自由和城邦的向往。

夏莹随后讨论了青年马克思的几个不同的身份及其在马克思哲学中的体现。首先,马克思具有德国人擅长严谨的逻辑推断的思想特征,对社会主义的讨论并不像空想社会主义那样充满了毫无根据的经验性的遐想,而是基于严谨的逻辑,论证未来社会的趋势。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诗人和小说家,曾创作过大量诗歌和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因此,在马克思的身上,既有黑格尔式的脚踏实地的研究,也有歌德式的浪漫主义特质。再次,马克思既曾于法律系就读,又是哲学的狂热爱好者。这使得马克思既有对形而上学的诉求,又关注具体的社会现实。夏莹指出,马克思不同于康德、费希特等前辈哲学家只关注抽象的、浮于天空中的概念与逻辑的推演,而关心日常事务与生活本身。正是这一点奠定了马克思的哲学气质。

接下来,夏莹通过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解读,分析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她指出,“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在18世纪市民阶层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唯心主义关注超验的理解,用概念界定世界,而唯物主义则关注经验世界的自我构成,关注不能被概念把握的现实。马克思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相对比,创造性地发现了伊壁鸠鲁的重要性。伊壁鸠鲁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提出了原子的“偏斜”理论体现了偶然性对必然性的挣脱,也是马克思所理解的唯物主义,将最真实的物质世界向世人展现出来,也具有了自由意志改变世界的可能。

最后,夏莹基于马克思的《第179号社论》,认为马克思最初的德国主义哲学,关注概念之间的逻辑推演,也较为晦涩难懂。而逐渐走向成熟的马克思哲学则是一种“有肉身的哲学”,关注的不是理念世界而是现实生活。马克思的哲学是时代和人民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主题化。后来的马克思也正是基于这一起点逐步深入,从现实生活当中发现了资本的逻辑,直到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演进之后的互动环节,夏莹就唯心主义的定义、哲学家如何思考社会现实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聆听现场讲座的一位同学表示,夏老师口若悬河、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对青年马克思的解读主旨明确而深入浅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还有一名同学表示,通过夏老师的讲解,明白了一个懵懂过、迷茫过、刻苦学习过,也激进斗争过的马克思。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八)“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第十六讲,亦是该系列讲座的收官之讲,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夏莹,(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当代激进左派思潮。兼任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曾受聘于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法国巴黎索邦第一大学访问学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各分类期刊转载30余篇。已出版学术专著三部:《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隐性逻辑》。译著包括: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法文),斯皮瓦克等:《历史哲学:后结构主义路径》(英文),齐泽克:《延迟的否定》(英文),汤姆·洛克莫尔:《费希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英文),德勒兹与加塔利:《反-俄狄浦斯》(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