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首届“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名校论坛”在文科图书馆举办,清华附中、北大附小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所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负责人、骨干教师以及高校学者、礼学专家等一百多人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小学礼仪文化教育的实践方法与教学经验。
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和启迪未来教育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于2018年9月成立,彭林教授担任院长。彭林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礼乐文明的研究和推广,并从古代礼乐文明中发掘有利于当代国民教育的文化传统。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旨在继承弘扬经学文化,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经学研究人才,同时兼顾经学研究的时代性。
《小学礼乐文明教育》教材封面
《中华基本礼仪》视频发布现场
本次“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名校论坛”是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国礼学研究中心面向中小学推广礼乐教育系统尝试的开始,论坛上发布了首期成果——《小学礼乐文明教育》教本及《中华基本礼仪》教学视频,听取来自一线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并与学校一起探讨推广中华传统礼仪的落实方案,帮助学校建立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的体系。
孙明君致辞
院党委书记孙明君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孙明君指出,中办、国办于2017年1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清华大学深感责任重大,也需要和中小学校携手进行探索。“德性教育是我们民族的百年大计,今天彭林教授和他的团队把经学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出来,给广大中小学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抓手,就好像点燃一团烈火,既是传统礼仪进校园的烈火,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烈火”。孙明君的开场致辞振奋人心,与会者反响积极。
王殿军作报告
开幕式后,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做题为“厚德自强,作博雅君子——清华附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掠影”的报告。王殿军强调,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根,就像一棵大树失去了根一样,会慢慢死去。他要求清华附中的老师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教导他们“厚德自强,作博雅君子”。他戏称自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校长,但随着传统文化教育唤醒了学生们的“君子意识”,他们考试的积极性和竞争力都有了大幅提升。探究这一巨大转变的根源,王校长说:“把学生变成一个好人、一个懂得自我管理的人、一个让自律成为习惯的人,学习成绩能不提高吗?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巨大力量。”
邓立光作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教授在题为“‘五学并举’的传统文化教育”报告中指出:传统文化进学校不能是一个单一的科目,而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至少应该具备五个范畴,即经典、历史、礼仪、武艺和书写。其中,经典是根本,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起到“经史和参”的作用,比讲道理对学生更有用;书法就是要把中国字工工整整地写好,涵养一个人稳重沉静的品质;习武使人比较能够坚持原则,最终涵养他刚健的德性;而礼仪则不单体现在一般的行住坐卧,而是在国家制度层面也应该有所关照。“五学并举”符合孔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治学精神和次第,核心旨趣是圣贤教育、道德教育、人生教育。
彭林作报告
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彭林教授呼吁“传统礼仪进校园是当务之急”。彭林在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不能再耽误了!虽然最近几年传统文化进校园看起来很热闹,但我们不能只图好看和讨喜,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道”和“术”、主与次的关系,不能做那种“只开花不结果”的短视行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命题是立德树人,即通过教育、践行成为人格完善的君子,中华民族的先人在《周易》里就提出了“童蒙养正”的概念,教育孩子“自养正道”“培根固本”,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我们自己,通过寻找中华民族独特的发展模式,用自己的文化解决自己的问题。基于这种文化关怀,经学研究院专门编写了《小学礼乐文明教育》教本,拍摄了《中华基本礼仪》教学视频,就是要让礼仪教育进校园能有抓手,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杨柳介绍日本礼仪教育
下午的论坛,来自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杨柳博士为参会的教育工作者介绍了“日本明治时代的礼仪教育”,她从“日本礼仪的中国渊源”说起,回顾日本明治时期的教育政策与学校礼仪教育状况,通过阐释日本在明治时期如何完善传统礼仪教育体系、如何切实有效传承传统礼仪,以及如何恰当处理传统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关系等方面,为当下中国开展礼仪教育及传统礼仪进校园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凌友诗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台联名誉理事凌友诗博士以“中国人的三维世界——‘礼’的形上格局”为题做了报告。凌友诗提出,人格具有天地、历史、人伦的三维层次,伦理结构是立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其核心精神是“诚”与“敬”,结果则是和谐。当一个人真正拥有了天道意识、历史意识、人伦意识后,他也就具有了丰满光大的人格,这或许就是当代礼仪教育的意义所在。
专题报告之后,论坛进入一线教师经验分享报告环节,来自徐州市第一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一线教师,分别就他们近年来在中华传统礼仪教育进校园工作中摸索和总结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报告分享。
对话交流传统礼仪进校园如何落地推广
论坛的最后环节,邀请小学、中学、职业教育、高校及学生家长等不同层面的嘉宾,就传统礼仪进校园如何落地推广等相关问题开展对话交流。彭林在对话中谈到,清华大学经学研究院组织这次论坛的目的,是要把中华传统礼仪教育扎扎实实地向中小学推广,希望以此凝聚共识和力量,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同仁们聚集起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还强调,传统礼仪教育进校园要名正言顺,不是挤占学校的教学资源,而是开设专门的课程,凸显礼仪教育的重要地位。其他对话嘉宾也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言。凌友诗主持对话交流环节。
参加论坛的教育工作者合影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小学教育是个人德性、品行、人格、志向的奠基时期,“自养正道”“培根固本”,意义重大。大力促进中小学礼仪文化教育是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共同探讨传统礼仪在校园中的实践方法,同时把中国经学研究院在传统礼仪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帮助各级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找到重心和着力点,从根本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将启动首批礼仪文化教育试点学校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