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高峰枫做客欧美文学论坛第十一期

11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高峰枫教授应邀做客清华大学欧美文学论坛,在文南楼204会议室以“《圣经》从寓意到字面义”为题作精彩演讲,为到场的师生介绍两种《圣经》解经法,寓意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及预表法(typology)的基本特点及两种解读模式之间的关联,同时阐述了早期《圣经》解释对于文学文本批评的参考价值。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欧美文学与批评理论学科带头人曹莉教授主持论坛,来自外文系和人文学院从事欧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论坛,并展开热烈的讨论。

寓意法最早可溯源至公元一世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对荷马史诗的重新解读。他将诸神的行为看作宇宙的物理现象及人的心理活动,以此为饱受渎神指责和道德批判的荷马史诗正名。此后,两位古希腊基督教学者,斐罗(Philo)及奥利金(Origen)借用传统的寓意法来诠释《圣经》,将文本的字面义看作是抽象概念的代码,解经就是解码,例如奥利金将《旧约雅歌》(Song of Songs)中的新郎和新娘看作基督和教会。预表法(typology)作为《圣经》的解释方法则源于弥合《旧约》与《新约》之间的距离,将旧约中的人物,事件(预像type)等作为指向新约中人物和主题(实相anti-type)的信号,其实质是将《旧约》从一部犹太历史和律法书,解释为《新约》的先导、预备、铺垫和暗示。例如将《罗马书》中的亚当看作是《新约》中更重要的人物耶稣出现的准备和铺垫,将《哥林多前书》中的洪水看作基督教受洗等。他指出,预表法中,预像与实相之间的关系是细节上的吻合(correspondence)和对比(contrast),是后者对前者的超越(transcendence)。后者是对前者的补足,并充分实现前者所暗示的意义。

高峰枫还分析了寓意法与预表法的关联和不同。他认为传统的寓意法忽略字面义,直接至概念,缺少文本的支持和从文本到概念的舒缓与平稳的过渡,是一种 “霸道”的解意,而预表法则强调《旧约》和《新约》两套文献之间的关联,更尊重字面义与寓意之间的张力,是一种“体贴”的解读方法。在两种解经法与文学文本解读的关系上,他以John Cheever的短篇小说,“An Enormous Radio”为例,主张更“体贴”地关注文本中有意味的细节,尊重字面意义,然后“优雅”地上升到抽象的观念。

高峰枫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与会者围绕 《圣经》阐释与文学解读的异同,文学理论与文学阐释的关系,霸道的阐释与体贴地阅读的长短、文学的功效和批评的目的等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演讲人链接:高峰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系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圣经解经史和接受史方面的研究。发表过有关西方古典文学和早期基督教的多篇论文,并在《读书》和《上海书评》上发表过很多文章和学术书评。著有《古典的回声》(2012年)和《古典的回声 二集》(2016年),译有西方文献学方面的著作《册子本起源考》(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