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中文系“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六讲在人文社科图书馆未央厅举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蒋绍愚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论语的阅读和理解》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中文系张赪教授主持,清华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蒋绍愚教授长期致力于汉语词汇学、汉语史研究,在学界享有盛誉。
蒋绍愚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以《论语》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等八则讲述了自己对《论语》的理解。
蒋绍愚指出解释《论语》句义,一定要符合古代的语言规律、符合古代的言语习惯。如对“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的断句,《经典释文》断为“‘伤人乎不’”,古代汉语没有“……乎不(否)”这样的结构。《资暇録》断为:‘伤人乎?’‘不。’问马。”按照古代的语言表达,说一件事没有发生,应该用“未也”,而不是说“不”或“否”。而且古代回答尊长的问题必须说“对曰”,这句话中没有“对曰”,可见后文的“不”并不是仆役或家人回答孔子的话。所以,这句话就只能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并不如某些经学家所说有损孔子仁爱的形象。
又如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理解。蒋先生指出‘……,斯……’”的因果句中,“斯……”后小句的主语和谓语连结很紧,不能有停顿,根据对“也已”在先秦30部典籍使用情况的调查,“也已”当解作语气词,“斯害也已”只能理解为“这就有害了”,这样前一句的“攻”只能理解为“攻治”而不是“攻击”。
讲座最后,蒋绍愚特别强调我们读古书时千万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古人会说什么样的话,而要从语言事实出发,把字词的解释放到当时的语言系统中去,这样才能正确读懂古书。
报告结束后,不少师生继续向蒋绍愚请教如何阅读《论语》、如何认识《论语》中“君臣”思想和“孝”的思想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