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马叔礼做客新人文讲座 漫谈《西游记》的神话世界与真实人生

10月31日下午在六教,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马叔礼先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西游记》的神话世界与真实人生”为题,漫谈在追求人生理想、突破生命限度过程中的“心智”、“欲望”、“气魄”、自我觉悟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讲座伊始,马叔礼以孙悟空裂石而生、出海学艺、上天宫下地府入龙宫的情节为依托,主张人生的本质应是不断追求无限、不朽、永恒的过程。取“经”的过程象征了现实中人追求理想而奋斗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人生中完成对“人”的塑造是需要历经艰辛和磨难,直至达到永恒和无限。马叔礼以李白、杜甫、苏东坡等著名诗人为例,认为中国文化追求永恒的境界是建立在对虚和实、有和无、生和死、难和易、精神和物质等方面辩证的哲学体悟基础上,阐明“人”通过自己的创造虽不能“胜天”,但可以“齐天”,这是《西游记》中所提到的“齐天”二字的意义,即达到无限、不朽的境界。

其后,马叔礼从“象征”的角度,解读《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性格特征,认为四个人象征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的不同方面:猪八戒象征人的欲望、孙悟空象征人的心智、唐三藏象征人的纯念和意志、沙悟净象征欲望和心智的妥协状态。马叔礼指出,“欲望”是有形的,实的,同时也是有限的、短暂的,人想要获得永恒,须举目远瞻,看到真善美的理想、学问、精神。虽然这些是“虚”的,无法直观触摸,但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月”,“空虚”决定了它的长久和普遍。马叔礼从这一角度界定了“存”和“在”,即虚的东西为“存”,实的东西为“在”。每个人作为一个“取经人”,要有坚定的纯念、强大的心智、节制的欲望,在奋斗过程中要有一往无前、献身事业的气概和信念。这种纯粹的气魄和对目标的坚定选择,是在短暂的生命中,完成无限、达到不朽的必要条件

最后,马叔礼同样以“象征”的角度,对“无字天书”做了新的阐述即:悟道求经,也完全可能通过“自我”对自然、社会的体会及观察以取得成功。

本次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八“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第十二讲,由人文学院教授丁夏主持。

相关链接

马叔礼,1949年出生,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现任台湾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长期与汉声电台、教育电台合作,担任专题单元主讲人为传播文化而努力。多次荣获《中国时报》、《中华日报》等小说、散文奖。马先生自幼喜好文史、艺术,近30余年神交古圣先贤,潜心治学,格物致知,破解《易经》大结构之谜。长期从事写作、创作,已出版《文明之剑》《火车乘著天涯来》《下午茶时间》《人生大观》《诗词牵手》《文化创意先扎根-千古散文》《大哉孔子-论语的智慧》《壮哉三国》《闲哉孟子》《妙哉老子》《悠哉庄子》《方块字的灵魂》等理论类、散文、小说、诗集类书籍,在台湾及海外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