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中文系“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四场在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建平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从〈芥子园画谱〉与〈命运之轮〉看中欧绘画之比较》的精彩学术讲座,报告由中文系张海明教授主持,中文系及其他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高建平长期致力于文学理论和美学方面的研究,在学界享有盛誉。
此次讲座从欧洲中世纪作家和画家维拉尔的《构造:命运之轮》开始切入,追溯了这个习画范本背后的西方绘画传统。高建平指出,在拉维尔的插图示例中,可以看到包括三角形、方形和五边形等几何图形在绘制人物和动物形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个重视几何与数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毕达哥拉斯的“数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思想。这种用几何图形来构造图画和呈现万物的实用方法,背后体现了一种根本性的审美观念,即认为几何与数学为绘画提供了永恒的美。
接下来,高建平回顾了中国文人画的传承源流和内在趣味,并将《芥子园画谱》作为文人画传统下沉渗透到民间的一个微观载体和具体实例。《芥子园画谱》同样作为一本学画手册,与维拉尔的《命运之轮》相比,它强调的不是几何与数,也有意不用规矩等精密的制图工具,而是注重一种类似书法实践的连绵不绝的动态过程,充盈着开始、中间和结尾的丰满经验。
通过细致梳理《命运之轮》和《芥子园画谱》这两本习画手册所体现的渊源有自的中欧绘画传统,高建平进一步将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阐发。高建平认为,西方画家通过数学和几何学来呈现对世界的理性观察和认识,并以此来呈现自然,而中国画家则通过文人画走出了另一条道路,即相信“我作故我在”的行动主义,用连接内在感受与外在印迹的画笔,让世界成为画家的印迹,画家成为创造的源泉。
高建平还回答了在场师生关于书法理论、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欧洲中世纪习画范本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