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在六教,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兹·奥斯特毕克(Luiz Oosterbeek)教授应邀做客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以“21世纪的人文学科:由反现代性走向知识的整合”为题作精彩演讲,为到场的100余名师生阐述了“知识的整合”的概念,并从中西对现代性理解的不同出发,阐释从反现代性走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人文学科发挥的独特作用。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八)“哲学与发展”的第九讲,由人文学院外文系教授曹莉主持并点评。
奥斯特毕克首先简要阐述了现代性概念的含义及其带来的影响。他认为,西方所理解的现代性不同于东方,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具有合而为一的文化传统, 西方的文明传统则专注于解决眼前问题,技术手段和价值取向往往相互割裂。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很多进步和方便,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譬如技术至上、急功近利、劳动异化、怀疑主义、贫富不均、社会隔膜,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等等。
奥斯特毕克认为,正是现代化的手段,譬如数字化的工具和对书写工具的替代,使我们失去了对知识的信仰,并瓦解了作为整体的真理,使我们成为一个局限在专业领域而接受过度教育的人。我们采取了很多自以为是的方式来理解现代化,譬如更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技术类的专业、忽略技术的伦理维度、把教育归于培训、把大学当作市场、注重消费者的短期利益、并不关注批判性的知识基础、把人文学科当作各种意见的集合体。这些使得人们对于知识的原有信仰加快衰落,反现代性的倾向由此产生。
奥斯特毕克介绍了联合国关于整合现代性的七项变革措施:从问题到困境、从异化到批判性知识、从社会等级网络到社会文化合作网络、从宽容到欣赏、从萧条和沮丧到全球理解、从激进主义到理解事物和行动、从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到融合。他指出,21世纪的现代性将呈现尊重差异,多元化恢复知识综合的进程,充分而批判地利用数字可能性、聚焦学科研究的综合方法和认识论等发展趋势,
最后,奥斯特毕克指出,人文学科可以为化解现代性带来的危机做出独特的贡献。在技术的帮助下,世界日益成为“社会—生态”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和环境问题都会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文学科可以依靠特有的想象力和前瞻性来帮助人们形成一个整合的战略方案来应对挑战。在人文学科的帮助下,人们不会掉入只注重短期问题的陷阱,并能运用中、长期的批判性思维来分析日常关注的问题,以在更广大的时空联系和因果关系中找出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因而,他强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类面对的挑战和人文学科的作用,重建批判性思维,并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奥斯特毕克还就“数字时代儿童成长环境和网络社交的潜在风险”“文化民族性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大学教育中融合科学和人文学科”等问题耐心解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
演讲人链接:
路易兹·奥斯特毕克(Luiz Oosterbeek),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葡萄牙托马尔理工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文与文化整合景观管理”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人类学、文化遗产,葡萄牙、非洲、南美地区的景观管理。发表300多篇论文、出版50多部专著。欧洲、非洲、巴西和中国多所大学的特邀教授,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第四纪与地球科学中心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