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改革研讨会举办

10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以下简称讲座课程)改革研讨会在新斋353教室举行。研讨会的目的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凝聚共识,维护讲座课程成绩的准确性、严肃性、科学性以及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断加强和改进讲座课程的质量、扩大受益面。

研讨会现场

教务处副处长兼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主任王巍,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蔡文鹏以及人文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师代表和清华大学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讲座课程助教等近30名师生参会。

蔡文鹏主持研讨会并作题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改革构想”的主旨报告,从《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的由来与发展、为何改革、如何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拟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学期要求、选课要求、学分变化、实践活动替代、阅读要求和书面报告等六个方面的改革构想。

与会师生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初子靖提出讲座面授和线下辅导相结合的建议;田家昆、武楚凡建议建立匿名评价与反馈机制,以进一步提升讲座课程的质量;龙圆正、胡啸、余家沛等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来保证报告、阅读与读书沙龙等课外活动的质量;刘隽甫、张春龙提出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差异情况,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孔祥瑞建议设计更加丰富的讲座内容和形式,如围绕同一问题,不同学科不同观点的相互争鸣,并从阅读、写作与讨论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规划。

讲座课程助教魏博结合德国相关课程涉及的经验,建议提高课程设计的专业性,提高讲座内容的含金量;邢冰指出了普及网上选课后对讲座设计能力的考验,并指出应将学术规范教育纳入课程重点;任鹏波和温馨则从讲座内容是偏向基础知识传授还是学术问题讨论、讲座效果与老师的关系、报告评阅的客观性等问题提出了反思。

程钢围绕回归讲座课程设置的目的,分析了如何协调学生、学校和课程组织团队的关系。

研讨会现场

王巍代表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对与会师生表示感谢,就课程改革的学分设置、学期设置、报告提交方式、课外相关活动设置等问题征询与会学生的意见。他指出,此次讲座课程改革始于使命驱动,课程改革组织者将以学生和学校的利益为最终关怀,在尊重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合理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据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设立十年来,截至今年8月底的不完全统计:纳入讲座课程的主题已达22个,组织了993场次,本科生刷卡选听230460人次,本科生提交课程书面报告计23421篇。讲座课程对于营造清华文化氛围,充实丰富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启发学生与大师同行、与真理为友的自觉意识发挥了积极的启蒙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