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第四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8月25~26日,由我院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和嘉礼堂共同举办,金泽工艺社承办的第四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上海金泽工艺社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在古风犹存的水乡小镇坐而论道,起而行礼,亦有众多潜心习礼的有识之士到会学习交流。

开幕式现场

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虞万里主持,嘉礼堂主人张颂仁先生、我院历史系彭林教授发表致辞。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王子初教授、台湾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陈韵教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贾海生教授、牛津大学Robert L. Chard教授做主旨演讲。

王子初指出礼乐制度是传统中国的根本制度,通过音乐考古可以获得大量的历史信息,还原历史真相;陈韵聚焦《周礼》所述“服位”概念,以礼学的视角观察其语境,并以王与后为主体,寻绎《周礼》设官“正”服位的思维义涵;贾海生以文献与铭文相互参证,释读铭文中关键词,进而推测作册嗌卣是为举行祔祭典礼制作的礼器;Robert Chard全面展示了日本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所建的汤岛圣堂的祭孔典礼,指出汤岛圣堂作为中国本土之外的孔庙,其祭祀仪节既有传承亦有创新,可称为东亚礼学文化圈的典型例证。

25日下午,26日全天,大会采用分组讨论制,在三个会场分别举行了相近主题的五场分组报告讨论,与会代表来自经学、哲学、文学、历史、考古、艺术等多个领域,共发表论文五十四篇,其中有两万到三万字的长篇大作,也有数千字的精悍之文,诸位专家学者发挥各自研究专长,分别从礼学的经典、历史、思想、名物、仪节等不同角度潜精研思。本次会议不设分主题,以礼学研究为总纲,邀请资深学者带来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礼学道义;并为初入此领域但刻苦钻研的青年学者创造与前辈近距离请益的机会,由学者治学的心路历程及对礼学研究的展望,为礼学研究者及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一个高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崇经治礼的学术氛围,以推动礼学事业的复兴与发展。

第一会场

第二会场

第三会场

本次会议是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14ZDB009)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25日还进行了《仪礼》复原成果的专场讨论,由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彭林教授主持。香港城市大学Jeffery Shaw教授介绍了拍摄过程中的礼仪数字化呈现技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建墩教授以《车马制作以及名物研究》为题,详述了士昏礼车马考据复原研究的复杂过程;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延辉就《仪礼》宫室究竟是两房一室还是一房一室的问题展开论述,厘清大夫、士“东房西室说”的来源,并根据文献记载与诸家之说,找到最能自洽的结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钟诚论述了妇人“又拜”之礼与“升成拜”之礼;清华大学罗婷婷硕士就《仪礼?士冠礼》中缁布冠形制研究进行汇报。彭林教授在总结评价中指出,《仪礼》复原是建立在具体认真的考证基础上的综合研究,其中有超过前人的地方,同样也会存在认识局限甚至错误疏漏之处,亟需学界的批评与提点,经过《仪礼》复原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相信会对今后的《仪礼》研究及相关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课题组已经完成多篇典礼的复原拍摄,相关成果将于近年向社会公布。

大会合影

会议结束后,与会学者集体参观了社内数万平方米的纺织、陶瓷、漆器、射礼、唐卡等陈列室。

纺织机器

参观西晋铁壶

自2012年4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与嘉礼堂共同举办“首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首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传统文化渐次回归主流价值视野之后,大陆学界首次以礼学为主题框架、梳理相关脉络、汇集海内外权威学者的学术盛会。历经六载春华秋实,本届大会规模空前,老中青梯队完整,论文主题广泛深入,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礼学研究的可喜成就。

现场观看《仪礼·士昏礼》复原拍摄视频

闭幕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