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刘文渊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述评“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

2010年12月9日,来自原校史研究室的刘文渊教授做客新人文,为清华26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的讲座。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刘教授仔细述评了梅贻琦先生(1889-1962)的生平与成就,对其教育思想作了高屋建瓴的提炼与概括。

梅贻琦先生于1889年生于天津,曾于1909、1921两度赴美分获学士、硕士学位。1931年12月临危受命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结束了清华校政长期不稳定的局面。作为清华唯一的“终身校长”,梅先生开创了清华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先后铸造了清华教育史上三次辉煌。任校长之初,梅先生即开启清华大学全新气象,大力倡导德、智、体、美、群五育并进,广聘名师,民主治校,维护学术自由,带领清华同仁,齐心协力,使清华迅速崛起。在此期间,清华文、法、理科名师云集,竞相争辉,工学院群贤毕至,后来居上,清华学术地位与声望得以全面提升,堪称海内独步。

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南开南迁昆明,1938年4月改名“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八年岁月里,三校校长当中唯有梅先生坚守校内,他团结三校师生,联合办学,公正办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他集三校之长,内创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树民主壁垒之称号,在战乱年代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元气,造就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此一时期的成就与贡献彰显了梅先生的第二次教育辉煌。

1948年12月,在清华园解放前夕,为了保护清华基金,梅先生只身出走纽约,留下些许遗憾。在美期间,梅先生极为思念母校,准备以清华基金大力资助母校图书刊物、仪器设备,终因图书的历史条件而未能实现。1955年底,梅先生赴台,以清华基金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并率人员踏遍全岛,最终选定新竹为校址,建立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和优良的文化学术传统撒播在祖国宝岛台湾。在梅先生的领导下,新竹清华大学迅速成长为台湾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大学,这可谓是梅先生取得的第三次教育辉煌。

演讲即将结束,刘教授最后评论道:梅贻琦先生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从在清华当教授到做校长,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他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极为民主的、既有学问、又懂教育、会办事的好校长。梅先生坚守的教育理念之核心内容包括以下要点:第一、提出著名的“大师论”;第二、坚守学术自由,为清华学术地位的提升和学术传统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第三、主张民主治校、巩固和发展了清华的“教授治校”民主制度;第四、推行“通才教育”,育才兴国,铸就清华的办学传统。

刘文渊教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留校后从事基础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1988年2月至1999年10月任校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清华校史与高等教育研究。合著、编著有《清华大学——世界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志》、《清华大学史料选编》,《清华人物志》等多部,公开发表论文、文章等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