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清华大学举行(图)

2010年12月4日下午,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举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的代表队凭借出色的发挥分获冠军、亚军、季军。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金红莲、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杨汉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靳齐等嘉宾观看了决赛。王步高教授、任大援研究员、陈定家研究员、曹立波教授、侯旭东教授、朱晓苑教授等专家学者担任了决赛的评委。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代表清华大学致欢迎辞。在其中,袁驷指出:人文知识竞赛的目的是唤醒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情,竞赛的结果是第二位的。这是由人文素养的本性决定的,人文素养的终点不是知识,而是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视野、品位、境界。我们不应当用过于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知识竞赛,而要真正以人文的眼光看待人文知识竞赛。袁驷希望,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将人文知识竞赛打造成一个“同建人文交流的平台,切磋人文知识的课堂,展示人文素养的舞台,抒发人文情怀的节日”,使得人文知识竞赛真正成为大学生“人文化成”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次竞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协办。竞赛历经各校校内选拔赛、初赛、半决赛、决赛等阶段,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清华大学等首都44所本科院校、23所高职院校,总共130支参赛队伍和60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初赛以后的竞赛。 经历初赛、半决赛、复活赛等多个环节后,最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清华大学共6所高校的6支队伍聚首到决赛。众多师生参与到现场新浪微博平台互动,基于对6支参赛队伍的期盼,一名同学留言道:“汇古今事,展英雄姿。水木清华,刚健中劳,务实人大,乐学北语,为学首师,厚德中医。博文约礼,誉满京华!”

在决赛现场,6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为300多名师生打造了一场“人文化成”的视听盛宴,营造了一道异彩纷呈的风景线。决赛由古体诗创作、抢答题、即兴演绎题、人文演绎题等环节组成,结构紧凑,亮点频出。其是人文演绎部分,参赛选手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纷呈的展示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竞赛过程中,主办方安排了学生进行文艺表演,有弦歌《关山月》、葫芦丝《竹楼情歌》、独舞《爱莲说》,精彩的演出穿插在紧张的比拼环节中,引得观众热情高涨。

清华大学代表队在“人文演绎题”环节表现抢眼,在华丽的舞台布置和服装道具的衬托下,参赛选手演绎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把“末世狂儒”辜鸿铭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北京语言大学代表队等其他参赛队伍也都有精彩的表现。最终,本次决赛在热烈同时余犹未尽的气氛中谢幕,承办方清华大学的组织工作受到好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金红莲观看了比赛,在总结讲话中,她首先代表市教委和高教处向竞赛组委会、清华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参与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们表示感谢,并对参赛的学生表示祝贺。金红莲指出,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北京高校“质量工程”中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而人文知识竞赛是其中一项重要竞赛,它面向所有学科学生,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目的,具有覆盖面广、参与性强的特点。两年来,清华大学及竞赛组委会积极研究、不断完善竞赛形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各高校、老师们以及媒体界的朋友们关心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和学者专家关注并参与这一活动,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以“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为主题,以文史哲艺的基础知识、科学史知识与自然科学常识以及北京历史文化知识为主要命题内容,旨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北京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基础。参与活动的高校师生反映,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提升人文素养的需求。一名同学在新浪微博留言:“人文知识竞赛重塑了我们对人文的理解,我们在追忆历史的时候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得。人文首先是人,大家的互动,让半岛线上官网的人参与其中,让人文的光辉点燃了每个人对于知识渴求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