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下午3:20, 近700名清华大学师生在六教C300迎来了2010秋季学期《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九)“大学文化与清华精神”的第一场讲座。胡显章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张岂之先生做了题为“清华的人文传统”的精彩演讲。张先生以清华人文传统的现代化阐释和继承与发扬为主线,从清华校训与《周易》、王国维先生学术创新特色、陈寅恪先生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以及人文清华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清华大学人文传统的丰富内涵与重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传统现代化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清华人文传统精髓,达到人文与科学融会贯通,最终实现教育与科研的创新要求。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中,张先生虽然年逾八旬,却精神矍铄,激扬文字,指点人文,侃侃无倦!张岂之先生激情飞扬的讲座风格、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和发人深思的精彩见解深深的吸引了大家,博得了在场师生多次热烈的掌声。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清华的人文传统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首先,张先生说,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奋斗目标,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充分发掘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简要分析《周易》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之后,张先生指出,早在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临清华同方部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勉励清华学生,后遂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其涵义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比较其他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早稻田等大学的校训,张先生认为清华校训涵义最为深刻,不断激励着清华大学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创造出杰出业绩,清华校训已经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紧接着张先生详细论述了清华人文传统最重要的精神内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这种精神的代表王国维先生的学术创新特色。张先生简要回顾了1925年成立的“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的历史和成就,介绍了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这五位著名导师。他指出,王国维先生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二重印证法;王国维先生也具有充分的学术敏锐力,能够在治学的同时使中学与西学融会贯通。张岂之先生认为,在王国维先生身上真正体现了我们学术研究所必需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如果加以现代化阐释,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张先生说,1927年王国维先生自沉之后,儒家经书逐渐退出大学讲堂,近代学科分类决定了大师之后再无国学大师。张先生不赞成大学里面搞国学院,如果要搞,应该有今天的时代内容,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同时,要富有时代气息。
张岂之先生还提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钱学森之问”,指出这个问题同样涉及了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精神(逻辑思维)与人文艺术精神(形象思维)的融合问题,与王国维先生的学术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清华人文传统的宝贵财富。
然后张先生与大家探讨了清华人文传统中的另一位大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先生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张先生还扼要地介绍了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几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谈到陈寅恪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张先生总结了如下几点:对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敢于讲真话;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情,这些都是在新时期我们需要加以继承和发扬的。
最后张岂之先生从清华大学校长、教授和学生三者出发,提出了“人文荟萃清华园”这一命题,通过大量实例予以论证,并且号召广大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清华优秀的人文传统。张先生谈到,梅贻琦校长很早就把大学建设的目光瞄向世界一流大学,并且倡导要在通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化发展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他的“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对现代大学建设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授方面,张先生则举了朱自清先生早已凭借其脍炙人口的散文成名之后却远赴英国进修学习的例子,来说明清华教授如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而在学生方面,张先生则以著名学者钱钟书、季羡林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学习经历来说明清华学生如何奋发努力,广泛涉猎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整场讲座在热烈气氛中结束。张岂之先生此次讲座对清华大学的人文传统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重视本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吸取会通其他优秀文化,人文艺术与科学并重;教育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西南联大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得到继承与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就是创新精神。而要继承这种创新精神,则要对这种人文传统进行现代化阐释,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容,要同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次讲座使同学们充分领悟了清华的人文传统,也激发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热情。
在清华百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本学期“新人文系列讲座”将遍邀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充分发掘清华人文传统及其对大学精神的塑造力和推动力,这无疑对全面提升新时期清华大学的教育品质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