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美国达慕思大学举行了清华简《保训》的研讨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刘国忠副教授应邀参加。达慕思大学位于新罕布什尔州,是美国的一所名校,为常春藤盟校之一。该校的亚洲和中东语言文学系在古代中国研究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其中艾兰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现任美国古代中国学会的会长,《古代中国》(Early China)杂志的主编,对于甲骨、青铜器及出土简帛都有精湛的研究,有众多高质量的论著问世;同在达慕思大学工作的邢文教授则是《古代中国》杂志的编委,长期致力于马王堆汉墓帛书、郭店楚墓竹简及上博简的研究工作,对于简帛学的研究做出了众多贡献,其成绩亦为海内外学者所瞩目。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学者约有30人,主要是来自欧美各高校的教授,如加拿大的叶山教授;英国的麦迪教授;德国的瓦格纳教授、吕德凯教授;匈牙利的贝山教授;美国的艾兰教授、罗凤鸣教授、李峰教授、顾史考教授、金安平教授、邢文教授、柯鹤立教授、魏克彬教授等,都是目前在国际上从事古代中国研究的活跃学者,因此本次会议可以说是国际汉学界的一次盛会。达慕思大学亚洲和中东语言文学系主任白素贞教授、前系主任李华元教授、《光明日报》国学版主任梁枢先生、以及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美访学的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为举办此次研讨会,达慕思大学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研讨会召开的两个多月前,艾兰教授就已经将与清华简有关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文物》2009年第6期上刊登的《保训》简图版和释文、李学勤教授的《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上有关清华简的系列文章、《光明日报》国学版“解读清华简”专栏所登的相关文章等资料都发给了与会的各位学者。因此专家们都非常熟悉本次会议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说都是有备而来。另外,在研讨会上,艾兰教授又把她自己与几个学生一起完成的《清华简〈保训〉集释》打印颁发给与会学者。该文附有《保训》简所有文字的放大照片,在每个文字的后面则详细罗列了散见于报刊及网上的各位学者的已有考释成果,编排科学,一目了然,也十分方便于与会学者的使用。
研讨会从3月20日早上8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才圆满结束。会议开始时,达慕思大学安排刘国忠副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清华简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情况,以及《保训》简的整理过程。紧接着由《光明日报》国学版主任梁枢先生介绍了国学版“解读清华简”栏目的设立过程及刊登文章的情况。随后在艾兰教授等人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开始逐字逐句对于清华简《保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研讨会过程中可谓是精彩纷呈,专家们对于《保训》简的释文、含义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于一些疑难的文字及句子,专家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保训》简中的“中”字,更是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关注。艾兰教授比较赞同李零教授的观点,同时指出,《保训》简的“中”字具有地理上和宇宙上的含义,地之“中”意味着可以很方便地与天或上帝进行交流,而天下之“中”则是指现在的河南登封的嵩山一带。作为天子,必须统治这一区域,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伦理上的中道也是由此引伸而来。邢文教授则认为不妨把“中”理解为“数”——“天之数”,就是孔子所传帝尧所说的“天之历数在尔躬”的“天数”,也是传说中舜得河图的河图之数。《保训》简中的“假中于河”、“归中于河”,并不是向河伯借兵、还兵,古有“舜得河图”、“禹得洛书”之说,上甲微兵力不足以伐有易,于是,“假中于河”,仰赖天数的神用,不仅让“有易服厥罪”,而且自己在战争中也免灾“无害”,因此,战后上甲微必然要去谢天还愿,还愿者,“归”也,这就是所谓的“归中于河”。艾兰教授与邢文教授的观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次研讨会虽然仅有一天的时间,但是由于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内容异常丰富,与会的各位专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艾兰教授对本次研讨会非常满意,认为是她在1998年5月举办的“郭店老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0年8月举办的“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又一个成功的研讨会,这也是与会专家的共同感受。
清华简入藏一年多以来,海内外的媒体曾做过广泛的报导,但是海外汉学家们对清华简的态度过去还不太为大陆学者所了解。本次会议可以说是海外汉学界第一次对清华简《保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讨论,专家们对于《保训》简做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其成果可以为今后《保训》简的深入探讨提供很好的借鉴。从这次研讨会中可以看到,汉学家们普遍对清华简非常关注,并表达了要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进一步展开合作的愿望。相信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