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林炎志做客新人文讲座谈当代大学生的国家使命

2009年5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七)“科学与人文:双赢和融合”第二十五讲在6教C300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文化素质基地副主任李树勤教授主持,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林炎志教授做了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使命”的精彩报告。林炎志教授阐述了20世纪的中国,中国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的特性和大学生的国家使命等四个方面的命题,向同学们提出我们应该如何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部的同一性和矛盾性,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特性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进而为中国的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等重大问题。林教授的讲座全面系统,旁征博引,极具问题意识和启发性,赢得了在场师生多次热烈的掌声。

林炎志教授的讲座涵盖了历史、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深刻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投诉率提出和论及的问题。在第一部分回忆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中,林教授用“三最”来概括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是20世纪初世界东方最悲惨的大国,中国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在20世纪快结束时成为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国家。为证明这三个结论, 林教授分别举出了相应的事实, 如八国联军和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中国1949年后GDP持续增长,1979年后GDP则呈现9%的持续增长。林教授接下来讲到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民主”和“科学”启蒙思想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然后,林教授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运行方式,他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喻成“器官移植”,因此它具有同一性和矛盾性。中国出现经济过剩现象说明中国的经济已经是市场经济,而在经济危机中的平稳表现却说明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同一性的体现,但二者具有不同的主体性,这又决定了矛盾性的必然存在。林教授接着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创新机制在中国采用,这个“器官移植”取得了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他分析到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执政党,而且是社会层次的一部分,它与经济基础中具有对立关系的资本和劳动都有相通性,即“驾驭资本”和“依靠劳动”,这便成为中国共产党能实现同一性的重要因素。最后,他宏观分析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举出内部矛盾性的一些例子,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国情,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引领中国继续前进的时代英雄。

林教授的报告具有启发性,他在演讲中对同学们分别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首先,在20世纪的中国,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落后的中国国情下为什么能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发展为“民主”“科学”的口号,并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在时代课题中,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为什么能被成功地被“移植”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怎样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同一性和矛盾性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怎样使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后,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的一员,随着GDP的不断增长,包括原材料的大量进口和参与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的日益频繁,应该用什么方式对世界负责任? 林教授认为,这些问题是当今人类文明最前沿的课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他希望同学们在学好本专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同时,多多关怀社会、心系人文,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进而解开这一个个问题之谜。他说:“我最大的希望, 就是在同学们的头脑中产生一连串的问号,产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英雄主义的愿望,为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新的发展而奋斗。”

据了解,本学期的《新人文讲座》即将落下帷幕,在6月11日的最后一场演讲中,胡显章教授将对本学年度的《新人文讲座》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在清华听讲座和怎样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