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师生在主楼后厅迎来了“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七)“科技与人文:双赢与融合”的第13讲,世界华人心理学会共同主席、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我校心理学系复系后的首任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文化与认知:中西方心理差异的研究及意义”的精彩讲座。整个讲座气氛热烈,内容翔实,使在座师生享受到了一次精神盛宴。
讲座在彭凯平教授的一个自由联想实验中拉开序幕,彭教授首先指出文化的不同定义方式,并点明了文化的心理学意义。他通过讲述语言对人行为和思维的影响,来阐释中西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判断与绝对判断、类比思维与个体思维、整体意识与独体意识等不同的认知方式产生的文化根源,并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
在讲座中,彭凯平教授还着重谈了心理学对社会综合创新、其他学科发展、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彭教授指出,我们在经济决策、道德建设、艺术修养,乃至民族崛起都需要心理学的贡献,如文化心理学不仅对个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更能为我们在树立强国心态、改善对外交流、处理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彭教授坦言,清华在这个心理学即将发挥重大作用的时代不失时机地复建心理学系,不仅接续了辉煌的传统,更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必能有一番大的作为。
在提问环节,彭教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宗教与心理学、思维与职业认识、文化改造与建设等问题做了深刻的解答。整个讲座过程中,彭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讲解、深刻中肯的分析都深深吸引着在座的听众,中间穿插的几次心理学实验更使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彭凯平,1983年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讲师。1993年、1997年分获密西根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起任职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4年为终身教授。他还担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研究所(IPSR)文化与认知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社会及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社会心理学等15门课程。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社会和文化心理学、行为 经济、领导决策和跨文化沟通的心理学等方面,尤以跨文化心理的研究贡献著名。先后负责、参与科研项目 5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近年来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他引1200多次(2007年被美国人格社会心理学会评为全世界论文引用最多的中青年社会心理学家),发表学术专著2部,主编3部。2006年获得美国管理学院最佳论文奖,2005年获得美国社会心理学会最佳论文奖,2004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人格心理专业主任,2004年任世界华人心理学会共同主席。为众多国际期刊的编委或特约审稿人。曾获得多项美国和国际科研基金、奖励和学术荣誉。多篇论文被收入社会心理学经典论文集。2008年5月起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