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晚7:00,由我院经济学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理论经济学家讲堂”在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演讲嘉宾为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原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江时学研究员,演讲题目为“对拉美发展模式的认识”。
江时学研究员首先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两个概念的区别入手,进而把拉美发展模式概括为三个阶段:自由主义发展模式(20世纪30年代以前,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结构主义发展模式(30年代-80年代,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90年代以来,“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着重论述了拉美发展模式产生了经济和社会绩效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拉美发展模式的成效来看,政府作为“生产者”的作用在减少,“管理者”作用增强,“进口替代模式”时期国内市场的封闭状态基本消失,外来竞争淘汰了不少低效率的企业。大量外资的流入既弥补了拉美国家国内资本的不足,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业结构。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吸引了大量外资,提高了一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拉美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外来竞争淘汰了很多低效率的企业,大量中小民族企业倒闭,增加失业;对外资依赖度过重;贫富差距、政府腐败、金融危机、社会治安等问题都很严重等。针对这种情况,90年代末,拉美国家开始了第二代经济改革,也即对改革进行改革(reform the reforms),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发展。拉美发展模式对于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拉美发展模式的分析,江时学研究员深入阐述了“拉美发展模式中的非经济因素”这一论题,以拉美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案例,综述不同学者的观点,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两个重要问题。
江时学研究员精彩的演讲引起了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在演讲结束之后,他还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