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晚,我院经济学所本学期第一次双周学术讨论会在新斋353室举行。经济学所高淑娟教授以《史学春秋·晋风遗风》为题,对清华校友张恒寿教授的学术思想作了专题演讲。校内师生30余人参加。
高淑娟教授的演讲分三部分:清华学子:个人命运系于时代;道德文章:史学大家之养成;深厚底蕴:晋商文化之浸染。
张恒寿(1902-1991),字越如,山西平定人。出身于晋商世家。其父带头废私塾建学堂,出资助学和济贫,1898年带头抗英护矿并捐银3000两,深喑民族大义。故居张家大院,因以工代赈形式耗巨资建有“银圆坡”,人称“银圆山庄”,其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被誉为“山西的小布达拉宫”。
张恒寿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研究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执教于国立艺专、文法学院、辅仁大学。 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河北天津师范学校副教授,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副教授、历史系主任,河北师范学院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史家和孔子、庄子研究专家。代表作:《庄子新探》、《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等。
张恒寿幼年接受旧式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代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大学时代先后就读于英语系和历史系,而研究生阶段受教于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等先生,师从刘文典先生选择了《庄子》研究。知识结构上表现出古今相交,中西相汇,文史哲兼顾的特点。抗日战争期间,宁愿闲赋在家,也决不与敌伪其事,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
季羡林评价其“道德文章,为人楷模”。胡如雷则概括其学术特点:贵精深,不轻易落笔;从不保守,不断关心新事物,勇于开拓;重视理论,兼长考据,做到了论史密切结合;学贯中西,古今融会,兼顾文、史、哲,博中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