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吴国盛做客“清华通识说” 分享科学史与通识教育

10月12日下午,“清华通识说”第五期教学分享沙龙在清华学堂202举行。副院长、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以“科学史与通识教育”为题,从科学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和科学史类通识课程两个方面展开,指出科学史学科为通识教育而生,科学题材应该加入到通识教育中,并分享了人文经典阅读方法和“大班教学+小班研讨”授课模式的经验思考。讲座采用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通过荷塘雨课堂直播,共50余位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吴国盛表示,通识教育的思想由来已久,大学本科教育应正本清源,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需要抓手,比较切实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本科课程体系变革,即加大通识课程建设、精简专业课程来推进本科阶段的全人培养。他提出,通识教育应秉持“自由选择、主动积极;追求真理、完善自我;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的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的知识视野,通过原典阅读、文本阐释、写作训练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班制度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吴国盛认为,科学史应作为全校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国家层面应建立科学史本科专业,综合性大学应建立科学史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在通识课程建设上做了非常丰富的工作,未来两年内,科学史系给全校开设的通识课程总计将达32门,且正在努力建设“科学经典选读课程系列”。

吴国盛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为例介绍了大班授课结合小班讨论的教学经验,并指出,小班讨论在通识课程、尤其是人文类课程中至关重要。随后,他以“科学革命”为例分享了对原著精读的理解和思考。他认为,原著精读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方法,且通过阅读经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科学经典代表了鲜活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清华科学史系将开国内高校先河,努力建设科学教育领域的科学经典课程。

参会教师就科学史类课程体系设计、专科史课程的建设维度和跨院系合作、科学史课程对全人培养的意义、课程讲授重点和内容选择等问题,结合自己在通识课程建设中的思考和困惑展开热烈讨论。

“清华通识说”教学沙龙活动自2019年12月起举办,定期邀请具备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与体会,旨在营造通识教育研讨氛围,进一步提升通识课程整体质量,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时代特征”的本科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