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边疆与亚洲研究”学术工作坊举办

10月11日,由我院历史系和日新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边疆与亚洲研究”学术工作坊在蒙民伟人文楼举行。本次工作坊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位学者参加。

 

倪玉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金莹在开幕式上致辞

我院副院长倪玉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莹,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沈志华,外交学院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魏玲分别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我院历史系副主任顾涛主持,闭幕式由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主持。

章百家作主题报告

沈志华作主题报告

王义康作主题报告

在工作坊主题报告上,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章百家作《关于中国边疆、边界和周边关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介绍了中国边疆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希望。沈志华作了题为《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研究:我们做了什么和将要做什么》的报告,介绍其团队在搜集、整理档案、学术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未来的研究计划,指出了当前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王义康作了题为《从道至羁縻州——汉唐王朝在四夷地区行政区划的演变及启示》的报告,对秦汉的道与初郡、两汉魏晋的都尉、南朝的宁蛮府与左郡左县及俚郡獠郡、唐代的羁縻府州沿革作了系统梳理。主题报告由倪玉平主持。

接下来,工作坊由三场学术报告组成,第一场的报告者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袁剑、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康令、深圳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蔡伟杰和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寅,报告的题目分别是《边疆思想史的区域知识:“跨界民族”概念交织下的边疆、中亚与20世纪地缘政治》、《试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地缘纽带:以长城、丝路、礼乐为例》、《清代汉人移民在内亚与海洋边疆的本土化比较研究》、《中国边疆,亚洲研究与中国特色的全球史建设》。本场报告由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主持,王义康、陈博翼担任评议。

第二场的报告者有魏玲、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陈博翼、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洁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谢侃侃,报告的题目分别是《理解东南亚:从冷战前沿到东盟共同体》、《A Continual Odyssey of the Hokkien: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Continual Regenerated Enclave, 1550-1850》、《相关国家对南海历史问题的认知差异比较研究》、《多重民族主义之争:再论荷属东印度群岛华人教育问题(1900-1942)》。本场报告由王中忱主持,陈志瑞、曹寅担任评议。

第三场的报告者有金莹、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毕亚娜和顾涛,报告的题目分别是《疫情与文明:试论新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交流之道的转型》、《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的创设历程及其影响(1981-1989)》、《挣脱“福翁”之后的东亚礼治》。本场报告由我院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主持,张洁、陈康令担任评议。

魏玲在闭幕式上致辞

工作坊以边疆为线索,讨论了边疆研究从资料收集、整理到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方面上如何深入,也讨论了边疆在中国研究和世界文明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讨论了中国史、世界史、民族学、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全球战略等学科如何消除壁垒,进行交叉研究,如何展开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多个问题上交流得非常深入,获得了不少具有突破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本次工作坊同时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直播,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达到四百多人,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工作坊部分学者合影